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8 08:19
我国的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处于初创期,法律制度尚不健全,不能有效地为农业循环经济所涉及的相关问题提供坚实的法律依据。因此,研究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努力创造农业循环经济有序发展的法制环境是当务之急。本文运用比较分析和历史分析的方法,首先分析了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所具有的天然优势、技术支持等可行性。其次,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外相关立法的研究,指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大理论问题未取得突破,核心制度缺乏,公众参与不足等。然后,从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功能及制度三方面分别探讨了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定位要体现和谐、综合决策和规范协同。接着分析了农业循环经济立法要坚持的原则,如公众参与,政府主导,科学规划,合理开发等。同时立法还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等指导思想。最后提出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制度应确立市场准入,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等制度,旨在引导和推动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不断增强和节约型社会的实现。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本文的结构框架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农业循环经济概述
2.1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2.1.1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2.1.2 农业循环经济的特征
2.1.3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2.1.4 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
2.2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2.1 农村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2.2 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需要
2.2.3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2.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3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2.3.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2.3.2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现状及必要性
3.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现状与不足
3.1.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现状
3.1.2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不足
3.2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
3.2.1 农业循环经济应以法律为主要调整手段
3.2.2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2.3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
3.2.4 实现人类新文明的需要
3.3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
3.3.1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
3.3.2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的借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构建
4.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定位
4.1.1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定位
4.1.2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功能定位
4.1.3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制度定位
4.2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
4.2.1 可持续发展观
4.2.2 循序渐进和因地制宜
4.2.3 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
4.2.4 科学发展观
4.3 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原则
4.3.1 尊重自然和遵守生态规律原则
4.3.2 公众参与原则
4.3.3 政府主导原则
4.3.4 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4.3.5 鼓励引导和教育原则
4.3.6 突出和应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原则
4.4 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制度
4.4.1 构建具体法律制度
4.4.2 修订完善现行法律
4.5 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
4.5.1 科技政策
4.5.2 政府奖励政策
4.5.3 教育宣传政策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循环经济立法之定位[J]. 吕忠梅. 法商研究. 2007(01)
[2]德国循环经济立法实践及其启示[J]. 高晓露.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8)
[3]经济法与社会法的法功能配合——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之研究[J]. 甘强. 理论与改革. 2006(03)
[4]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晋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03)
[5]欧盟环境法中的循环经济趋势谈[J]. 赵绘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6]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经验及启示[J]. 林云莲.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6(01)
[7]国外循环经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潘善斌. 江淮论坛. 2005(05)
[8]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务之急[J]. 韩长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5)
[9]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何灵巧. 科技与法律. 2005(03)
[10]循环经济国内外立法研究[J]. 叶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03)
本文编号:3524061
【文章来源】: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本文结构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本文的结构框架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
第2章 农业循环经济概述
2.1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2.1.1 农业循环经济的内涵
2.1.2 农业循环经济的特征
2.1.3 农业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2.1.4 循环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比较
2.2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2.1 农村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
2.2.2 农产品供求关系变化的需要
2.2.3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2.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3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2.3.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现状
2.3.2 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现状及必要性
3.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现状与不足
3.1.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现状
3.1.2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不足
3.2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必要性
3.2.1 农业循环经济应以法律为主要调整手段
3.2.2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3.2.3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
3.2.4 实现人类新文明的需要
3.3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
3.3.1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发展
3.3.2 国外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对我国的借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构建
4.1 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定位
4.1.1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定位
4.1.2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功能定位
4.1.3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制度定位
4.2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的指导思想
4.2.1 可持续发展观
4.2.2 循序渐进和因地制宜
4.2.3 政府引导和市场推进相结合
4.2.4 科学发展观
4.3 农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原则
4.3.1 尊重自然和遵守生态规律原则
4.3.2 公众参与原则
4.3.3 政府主导原则
4.3.4 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4.3.5 鼓励引导和教育原则
4.3.6 突出和应用环境经济学方法原则
4.4 农业循环经济的具体制度
4.4.1 构建具体法律制度
4.4.2 修订完善现行法律
4.5 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政策
4.5.1 科技政策
4.5.2 政府奖励政策
4.5.3 教育宣传政策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循环经济立法之定位[J]. 吕忠梅. 法商研究. 2007(01)
[2]德国循环经济立法实践及其启示[J]. 高晓露. 广西社会科学. 2006(08)
[3]经济法与社会法的法功能配合——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之研究[J]. 甘强. 理论与改革. 2006(03)
[4]日本循环经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晋海.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03)
[5]欧盟环境法中的循环经济趋势谈[J]. 赵绘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1)
[6]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经验及启示[J]. 林云莲.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06(01)
[7]国外循环经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潘善斌. 江淮论坛. 2005(05)
[8]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务之急[J]. 韩长菊.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05(05)
[9]国外循环经济立法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J]. 何灵巧. 科技与法律. 2005(03)
[10]循环经济国内外立法研究[J]. 叶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05(03)
本文编号:3524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3524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