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6 01:21

  本文关键词: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公平正义观念本身具有模糊性、多样性,所以公平正义观的分析视角无法细致、量化的分析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及其成因。坚持公平观念做为法律的唯一评判标准,往往会导致整个社会福利的减损。在此情况下,法律的目的应是促使社会福利最大化(或称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环境侵权法律的立法目的是社会总成本最小化。在此目标下,不同归责原则立法对双方当事人的预防水平有不同激励。过错责任能够激励污染者和被侵权人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而严格责任只能激励污染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激励。法院审判错误结合不同的归责原则,将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在赔偿额度可能不能完全赔偿时,过错责任受到法院错误的影响更小;而在污染者谨慎标准确定错误的情况下,严格责任具有优势。不同归责原则下司法成本不同。严格责任将会导致更多数量的诉讼,导致总体上的司法成本很高;过错责任不会导致在严格责任下的诉讼数量,但单个案件的调查成本很高。我国环境侵权归责原则是以过失抗辩的严格责任,该归责原则能够在以单边预防为主的环境侵权中,激励污染者采取最佳预防水平,且能够激励被侵权人采取合理的行为水平。但是,以过失抗辩严格责任结合我国的举证责任制度,将会导致被侵权人举证责任低,从而可能致使环境侵权之诉大量出现,致使司法资源的浪费。
【关键词】:环境侵权 归责原则 法律经济学 预防水平 法律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68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2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7
  • 1.1.1 研究背景7
  • 1.1.2 研究意义7
  • 1.2 研究现状7-10
  • 1.2.1 国外研究现状7-9
  • 1.2.2 国内研究现状9-10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0-12
  • 1.3.1 研究内容10-11
  • 1.3.2 研究方法11-12
  • 2 正义观分析归责原则的不足12-19
  • 2.1 正义观审视下的归责原则12-15
  • 2.2 公正观分析归责原则的精确性缺陷15-16
  • 2.3 内涵多样导致的公正标准自身缺陷16-19
  • 3 归责原则的法律经济学研究进路19-31
  • 3.1 法律经济学的效率研究及优势19-24
  • 3.1.1 研究效率的法律经济学19-20
  • 3.1.2 效率观的合理性论证20-23
  • 3.1.3 以法律经济学进行研究的优势23-24
  • 3.2 侵权法的法律经济学研究进路24-28
  • 3.2.1 科斯:归责原则的选择不影响效率24-26
  • 3.2.2 卡拉布雷西:过错责任的低效率26-27
  • 3.2.3 波斯纳:奠定归责原则的经济分析体系27-28
  • 3.3 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的目标28-31
  • 3.3.1 侵权法社会总成本最小化目标29-30
  • 3.3.2 引导总成本最小的归责原则30-31
  • 4 归责原则预防水平的激励效果分析31-38
  • 4.1 过错责任对预防水平的激励31-35
  • 4.1.1 双方预防的注意水平激励31-32
  • 4.1.2 过度污染的行为水平效果32-33
  • 4.1.3 过错认定的汉德公式33-34
  • 4.1.4 以过失抗辩的过错责任和相对过失责任34-35
  • 4.1.5 小结35
  • 4.2 严格责任对预防水平的激励35-38
  • 4.2.1 污染者单方预防的注意水平激励35-36
  • 4.2.2 被侵权人过度行为水平的效果36
  • 4.2.3 过失抗辩对严格责任激励的修正36-37
  • 4.2.4 小结37-38
  • 5 归责原则与司法的相互影响分析38-42
  • 5.1 审判错误对归责原则的影响38-40
  • 5.1.1 赔偿误判对过错责任较小影响38-39
  • 5.1.2 过错误判对严格责任无影响39-40
  • 5.2 不同归责原则导致的司法成本比较40-42
  • 5.2.1 过错责任导致的高调查成本40-41
  • 5.2.2 严格责任导致的高案件数量41-42
  • 6 归责原则的选择与分析42-45
  • 6.1 环境侵权归责选择的考量42-43
  • 6.2 我国以过失抗辩严格责任的效率分析43-45
  • 7. 本文结论与研究展望45-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强;;威慑规则与预防规则——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的矿难治理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8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强;;威慑规则与预防规则——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的矿难治理问题[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振宇;;我国法律经济学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走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周林彬;;中国法律经济学研究中的定量分析问题[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周林彬;李胜兰;;法律经济学课程设计比较研究(研究报告)[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周林彬;冯曦;;中国法律经济学的现状与未来——从八个方面转变看[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吴建斌;;科斯法律经济学本土化路径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李晨;;法院调解的法律经济学分析——对福建某基层法院的实证调查[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吴锦宇;;浅议大陆法系对法律经济学的继受——一种比较法的视角[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柯华庆;;法律效率论[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10 张军;;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的法律经济学分析——以环境税和以奖代治的经济激励政策为视角[A];生态文明的法制保障——2013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山大学法学院 周林彬 孙琳玲;忽如一夜春风来[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乔岳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诉讼的法律经济学分析:传承与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南京大学法学院 伊犁师范学院法政学院 马辉;登堂入室:行为法律经济学影响规制实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国内第一个法律经济学研究中心在北大成立[N];经济参考报;2002年

5 柯华庆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律经济学:改良与实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陈业宏 窦鸿潭;法律经济学的运用[N];湖北日报;2001年

7 成凡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为什么是法律社会科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钱弘道;从法律经济学看我国法律改革[N];检察日报;2001年

9 杨蓉;法律经济学中的法律效益观[N];西藏日报;2004年

10 小文;理论课堂[N];中国财经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潘小军;艰难中前行[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陈正华;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法律经济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丁绍宽;公司投票机制的法律经济学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剑华;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对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山西大学;2007年

2 杨宇;法律经济学理论范式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3 吕铁雷;论法律经济学的优势和相关问题[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4 李旭东;法律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钱鲲;法律经济学方法论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6 孙佳;侵权法的法律经济学分析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姜宇;法律经济学对我国法治的价值[D];河南大学;2012年

8 张晓明;论法律经济学的理论特点与现实意义[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翟越;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10 潘晓松;芝加哥大学与法律经济学[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法律经济学视角下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43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4843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c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