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理论考察与二元架构
本文关键词: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理论考察与二元架构
【摘要】:生态补偿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在国内最早提出于20世纪80年代,其研究领域的拓展经历了自然科学、经济学和法学三个重要阶段。文章认为当前生态补偿法学研究的核心应当是制度建设层面的问题,并具体分析了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内涵和目的,进而探讨了生态补偿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文章结论指出国内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应当进行二元架构,在立法实践中同时设立"基础型"和"延展型"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以满足社会主体不同层次的生态服务需求。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生态补偿 法律制度 二元架构
【基金】:教育部2013年青年基金项目"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建设疑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3YJC8201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2.6
【正文快照】: 一、从自然到社会:生态补偿理论研究的嬗变我国学者对于生态补偿相关问题的理论探索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就目前笔者从中国知网(CNKI)查到的资料来看,最早将“生态”和“补偿”相联系进行研究的是马世骏(1981),他认为“自然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具有一定程度相互补偿的调节功能,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金保;;需求层次理论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顺序[J];财政研究;2007年10期
2 常纪文;;三十年中国环境法治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曹明德;;对建立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再思考[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任勇;俞海;冯东方;孔志峰;高彤;杨姝影;;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战略与政策框架[J];环境保护;2006年19期
5 李爱年;征收生态环境补偿费的法律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03期
6 王彬彬;刘祖云;;解读生态型政府:提出、意旨及其价值[J];晋阳学刊;2008年04期
7 郑志国;;构建生态修复和贡献二重补偿机制[J];晋阳学刊;2009年06期
8 张诚谦;论可更新资源的有偿利用[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7年05期
9 马世骏;现代化经济建设与生态科学——试论当代生态学工作者的任务[J];生态学报;1981年02期
10 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J];生态学报;198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esearch on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Karst Eco-economic Compound System in Guizhou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胡小红;;行政垄断立法的违宪审查[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3 王圭宇;;中央与地方立法权限划分标准之检视——以中、美两国为对象的比较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朱玲松;庐江县城园林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5 冯晓东;常丹东;;水土资源抑损补偿制度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6 秦小林;张庆国;杨书运;;复杂性科学及其在生态系统研究中的应用[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9期
7 陈涵子;严志刚;;城市化进程中江南乡村水体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8 陆小彪;;浅谈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文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程亚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构建的基本理论问题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10 于江海;冯晓淼;;评价生态补偿实施效果的方法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勋克;苑仲达;;《社会救助法》的社会学思考[A];第二届全国边缘法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云峰;;主体功能区补偿机制创新——从政府到市场的转变[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3 陈兴鹏;胡晓芬;薛冰;;建国以来新疆社会经济生态系统演变过程分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王如松;;3000年来的中国人类生态观[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5 盛承发;;生态学基本概念的发展[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6 王兆强;;生态序——系统主从律[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7 欧阳志云;王如松;;复合生态系统水生态过程分析[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8 赵泰涛;王如松;;城市工业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9 路力;;城市生态系统调控的信息选取[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10 胡聃;王如松;;探讨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生态途径[A];青年生态学者论丛(一)[C];199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孟涛;农村环境管理权均衡配置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贾欣;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姜宏瑶;中国湿地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戴天放;鄱阳湖流域农业环境变迁与生态农业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7 高述超;长沙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与碳平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9 王国新;杭州城市湿地变迁及其服务功能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胡小伟;我国农业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雍新琴;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怯志豪;长沙市城市湿地利用保护策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王燕鹏;流域生态补偿标准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杨佳琛;论政府在流域补偿机制中的角色与功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吴飞;英国宪政成因的初步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吴菲菲;流域内产业间生态补偿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雅文;城市生态的氧平衡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1期
2 杨士弘;城市绿化树木碳氧平衡效应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6年01期
3 邹振扬;黄天其;;试论城乡开发自然生态补偿的植被还原原理[J];重庆环境科学;1992年01期
4 孙佑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环境立法的基本经验和存在的问题[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陈东景;中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态足迹[J];地理学报;2001年05期
6 吴晓青,陀正阳,杨春明,洪尚群,曾广权,夏丰,陈国谦,叶文虎,段昌群;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年02期
7 洪尚群,马丕京,郭慧光;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05期
8 洪尚群,吴晓青,段昌群,陈国谦,叶文虎;补偿途径和方式多样化是生态补偿基础和保障[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1年S2期
9 曹明德,王良海;对修改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几点思考——兼论野生动物资源生态补偿机制[J];法律适用;2004年11期
10 应飞虎;我国西部环境问题研究[J];法学评论;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国家环保总局政策法规司;[N];中国环境报;2007年
2 步雪琳;[N];中国环境报;2007年
3 夏s,
本文编号:630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630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