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溢油引起的生态损害之法律应对
本文关键词:海上溢油引起的生态损害之法律应对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损害 海上溢油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 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立法
【摘要】:海上溢油引起的生态损害向法学提出新问题。生态损害不时发生的"症结"在于生态利益的法律保护不利。业已存在的权利保障体系无法对所有人共享的生态利益提供有效的保护与救济。恪守"损害赔偿"的法理难以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损害法律问题。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法律化是预防海上溢油引起的生态损害、应急处理海上溢油事故、救济海上溢油引起的生态损害等法律制度创新的当出之途。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立法应当分析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对海上石油产业及相关产业、海洋环境保护部门和海洋资源管理部门、各级政府规划部门及决策部门、立法部门等提出的具体但不同的要求,并通过制度建设实现各部门在海洋生态系统综合管理上的协调统一。
【作者单位】: 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生态损害 海上溢油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理念 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立法
【分类号】:X55;D912.6
【正文快照】: 随着海上石油产业、石油运输业和航运业的高速发展,海上溢油事故此起彼伏,由此引起的生态损害时有发生,海洋生态保护面临巨大威胁。据国际油轮船东防污染联合会(ITOPF)统计,在过去的40年中,全球每年发生溢油事故多达240余起。同期,世界112个国家的水域发生过50吨以上的溢油事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宏;生态损害预防的法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荣智;钱水娟;王珍;;论循环经济法的若干基本问题[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刘晓莉;贾国发;;生态犯罪立法论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顾海波;俄罗斯环境管理体制及其改革评析[J];东北亚论坛;2003年04期
4 李延荣,王小龙;制定中的民法典与环境法的互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白水,郑艺群;论环境法学的形成和发展[J];东南学术;2003年05期
6 李艳岩;基于宪法的中俄公民环境权比较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5年03期
7 陈泉生,朱爱明;环境法的概念[J];法学杂志;2003年06期
8 吴卫星;环境权内容之辨析[J];法学评论;2005年02期
9 王树义;;生态安全及其立法问题探讨[J];法学评论;2006年03期
10 王莹先;俄罗斯生态鉴定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国外建材科技;2001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东莉;可持续发展与中国自然资源特权制度之变革[D];武汉大学;2005年
2 杨兴;《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陈维春;危险废物越境转移法律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王彬辉;论环境法的逻辑嬗变[D];武汉大学;2005年
5 孟伟;人类中心主义视野中的环境刑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周厚兴;土地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7 朱祥贵;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基础理论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8 吴真;公共信托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肖晓春;法治视野中的民间环保组织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文同爱;环境法保护对象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文燕;论生态侵权[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贾雪池;中俄土地资源法律制度比较[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3 李修棋;环境权制度化的困境及其出路[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田志欣;环境的道德建设与法律规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5 袁志琨;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律制度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6 张敏;生态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林琳;专利强制许可制度在环境保护中适用的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李慧玲;环境权宪法化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梅;论公民环境权的实现方式[D];中南林学院;2004年
10 封泉明;可持续发展与法治关系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志强;侵权行为概念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2 杜群;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环境法创新——环境法概念的复元和范畴的重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郑尚元;社会法的存在与社会法理论探索[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王利明;;侵权行为概念之研究[J];法学家;2003年03期
5 徐祥民,张锋;质疑公民环境权[J];法学;2004年02期
6 欧阳晓安;英美法系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历史发展[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徐祥民;邓一峰;;环境侵权与环境侵害——兼论环境法的使命[J];法学论坛;2006年02期
8 刘红;王慧;张兴卫;;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述评[J];生态学杂志;2006年01期
9 蔡守秋,海燕;也谈对环境的损害——欧盟《预防和补救环境损害的环境责任指令》的启示[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曹明德;日本环境侵权法的发展[J];现代法学;2001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式军;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春磊;论环境利益的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远;闫来洪;应璐炜;;农作物废料对海洋溢油吸附研究[J];油气田环境保护;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亚荣;郎姝燕;梁超;;基于SAR数据的海上溢油检测指标选取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2 施燕;陈原笑;苏倪;;生态补偿概念辨析[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杨建强;高振会;张爱君;张继民;;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技术导则编制的程序及内容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4 竺效;;生态损害事实及其可填补之类型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梅宏;李飞;;从生态损害索赔到生态系统管理——海上溢油引起的生态损害之法律应对[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6 梅宏;;生态损害: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法研究不容忽视的问题[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7 林建国;殷佩海;;海上溢油动态的应急预报[A];第七届全国海洋湖沼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8 袁政涛;陈锦辉;杨红;吴健辉;王春峰;焦俊鹏;;上海隧桥工程海域生态系统健康的初步评价[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连娉婷;陈伟琪;;海洋生态补偿类型及其标准确定探讨[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0年
10 夏文香;郑西来;李金成;;海洋石油污染及其生物修复[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继妍 通讯员 陈庆华;江西海上溢油环保船驰援大连[N];江西日报;2010年
2 记者 冯雷 蔡拥军;应对大连海上溢油[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3 深圳市政协委员 张建斌;开展“海上溢油应急能力建设规划”编制工作[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王小聪;我国正编制重大海上溢油应急处置预案[N];中国水运报;2011年
5 记者 陈瑜;四艘专业船回收大连海上溢油[N];科技日报;2010年
6 李琳 刘云杰;国家海洋局海上溢油修复项目落户广饶县[N];东营日报;2009年
7 李明春;我国已具备海上溢油损害评估能力[N];中国海洋报;2005年
8 宋伟 钱小敏;海上溢油污染索赔遭遇困局[N];人民日报;2011年
9 实习记者 刘敏;防治海上溢油迫在眉睫[N];中国船舶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郑娜;我启动海洋灾害应急机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澎;机载激光荧光海上溢油信息提取与反演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2 SYLLA Lamine;几内亚水域海上溢油污染数值模拟及风险评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3 兰国新;海上溢油遥感光谱信息挖掘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阳露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尹奇志;内河水面溢油在线监测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伟平;我国海上溢油生态损害预防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健;海上溢油跟踪技术研究及软件系统开发[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李冰绯;海上溢油的行为和归宿数学模型基本理论与建立方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臧士文;基于FVCOM模型的二维海上溢油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丽娜;海上溢油救援基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6 张九新;海上溢油对海洋生物的损害评估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7 徐洪磊;海上溢油动态数值模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8 龙绍桥;海上溢油行为与归宿数值模拟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汪渝;基于GPRS技术海上溢油跟踪GPS浮标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赵蕾;轻质油海上溢出的化学指纹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1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631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