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经济的法律生态
本文关键词:中国绿色经济的法律生态
更多相关文章: 绿色经济产业 自然资源保护 法律规制 经济法律体系 绿色金融 法律法规 经济发展 基本框架 生态平衡 实际操作
【摘要】:正中国绿色经济法律规制现状评析中国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无不标示着我国对保护生态环境视野下的经济发展规划模式的重视,它以自然资源单行法群的形态涵盖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层面。除了保护自然资源本身的法律例如《森林法》、《矿产资源法》外,我国还先后颁布了与绿
【作者单位】: 吉林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绿色经济产业 自然资源保护 法律规制 经济法律体系 绿色金融 法律法规 经济发展 基本框架 生态平衡 实际操作
【基金】: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12YJA820031)
【分类号】:D922.6;D922.287
【正文快照】: 中国绿色经济法律规制现状评析中国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了基本框架,一系列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无不标示着我国对保护生态环境视野下的经济发展规划模式的重视,它以自然资源单行法群的形态涵盖了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层面。除了保护自然资源本身的法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中;;绿色金融创新与我国产业转型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07期
2 文同爱;王虹;;生态银行制度探析[J];时代法学;2010年03期
3 苏立宁;李放;;“全球绿色新政”与我国“绿色经济”政策改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08期
4 熊学萍;传统金融向绿色金融转变的若干思考[J];生态经济;2004年11期
5 崔霞;;发展低碳经济,法律规制要先行[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年01期
6 卢海侠;;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制度[J];知识经济;2010年2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用;;大型化工项目体现的循环经济理念[J];安徽化工;2008年02期
2 张斌;;甘肃省农业循环产业经营模式研究——以宏丰公司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3 李闯;;在循环经济理念下的西部地区开发[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4 满明俊;罗剑朝;;陕西省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5 杨洁;刘家顺;;发展循环型农业运作方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8期
6 高松;汪建明;;基于系统分析的农产品加工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0期
7 冉珑;田义文;;试论循环经济在《清洁生产促进法》中的法律地位[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8 谈圣伊;;农村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4期
9 李杰兰;焦慧元;刘晓乾;吴士锋;;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模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10 和献中;王世金;;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满洪;;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考——来自浙江省的调查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梁日忠;赵艳龙;温诚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体系[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舒伟;张晶;严丽平;周铭;;上海市工业园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江心英;;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系统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5 盛明泉;高利芳;;面向循环经济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陆燕春;;论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邓启明;黄祖辉;;两岸循环型农业之发展比较与交流合作[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胡晶琼;江可申;;循环经济视角下水泥工业和垃圾处理产业的“双赢”选择——利用新型干法窑处理城市生活垃圾[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段宗志;李大华;;论建筑业发展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徐水太;梁旗;;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矿山企业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徐连章;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陈好孟;基于环境保护的我国绿色信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袁爱国;河南省铝土矿资源分布与开发策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姜宏汝;福建省矿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7 胡绍雨;清洁发展目标下和中国公共财政优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敬川;基于负产品视角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张伟;产业集群与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祥海;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消解规模化养猪环境污染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亚杰;湖北省“两型”农业发展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郭伟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项磊;农区防护林产权制度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夏蕾;中国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保障措施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6 何秀玉;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钢铁企业逆向物流运作模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刘玉琴;南平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策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张敬重;以工业园为载体的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黄宗超;广州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黎有才;江西桑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规划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宗宇,颜可;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谷德近;康思颖;;印度环境基本法及其实施的司法能动[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孙洪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J];环渤海经济w,
本文编号:7098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0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