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传统: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反思
本文关键词:回归传统: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的反思
更多相关文章: 环境污染侵权 无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 公法穷尽 环境标准
【摘要】:在环境污染侵权中适用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是学界通说,盖因排污行为为社会发展所必须,但又可能造成人身、财产损害。基于分配正义理念,将损害结果由排污者承担较之于让受害者承担更为适宜。但这一正当性解释应建立在对排污行为已进行严格、充分的管制仍无法有效化解排污行为高风险性的基础上。然而我国环境行政立法存在环境标准制定落后、产业规划布局不合理等问题,这种公法不足的局面并非客观不能,而是人为原因所致,在这种情况下将造成环境问题的所有罪责都归咎于排污者,掩盖了环境立法机关、环境监管机关的失职,有失公允。因此,应当在严格完善各项环境行政法制度的基础上对环境污染侵权责任归责原则进行反思,考虑回归过错责任原则。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环境污染侵权 无过错责任 过错责任 公法穷尽 环境标准
【基金】:江南大学自主科研计划青年基金资助项目(JUSRP1064)
【分类号】:D922.68;D923
【正文快照】: 归责原则是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核心问题,它反映了立法者对排污行为的价值评判,决定了环境污染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我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一条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立新;梁清;;客观与主观的变奏:原因力与过错——原因力主观化与过错客观化的演变及采纳综合比较说的必然性[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周湘艳;吕慧敏;尉可道;;电磁辐射与健康的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07年06期
3 张晏;汪劲;;我国环境标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4 唐剑武,叶文虎;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1998年03期
5 侯怀霞;;试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冯嘉;;负载有度:论环境法的生态承载力控制原则[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庄敬华;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金强;;论违约导致的精神损害的赔偿[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2 叶金强;;动产抵押制度:价值目标之偏离与矫正[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3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4 胡玉浪;;劳动报酬谈判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5 胡玉浪;;劳动报酬优先权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张宇润;证券法律机制及其整体的合力[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 余玮;方苏琴;;格式条款的价值分析及司法规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8 阳高峰;;缔约过失类型化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赵文婧;;侵权行为中精神抚慰金的评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蔡欣欣;;法律进化与利他合同中第三人之权利浅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倩楠;;水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2 燕雪松;;环保理念的升级和转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蒋光辉;;无权处分合同效力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4 王树义;汪再祥;;中国环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5 郝自然;;环境标准的法性质及其法治化问题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苏芸芳;韩利琳;;水权交易制度探析——基于东阳—义乌水权交易案例的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7 刘秋妹;戚道孟;;论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完善——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8 乔琳;李希昆;;再论环境侵权因果关系推定之适用[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9 王晓辉;;瑞典的环境法实施机制及其借鉴意义[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10 吴勇;王霞;;环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探析[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贾晓晴;古莲河露天煤矿环境影响与景观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李宝君;非强制行政行为制度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贾翱;公司法上新股发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单平基;水权取得及转让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安宁;船舶抵押权立法的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周海涛;强制保险法律制度国际比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10 丁利明;国际产品责任法律适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丁丽;后京都气候变化协议的构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丛忻;孝妇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刘园园;环境法律政策的执行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玉;我国农村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詹洁;矿产资源的刑事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振瀛;论构成民事责任条件的因果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2 范愉;浅谈当代“非诉讼纠纷解决”的发展及其趋势[J];比较法研究;2003年04期
3 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3年05期
4 张旭东;;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李玉平,罗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归责原则研究——以中日法的比较为中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宋宗宇,颜可;论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社会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王明远;略论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从环境权的视角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8 谷晓玲;谢朝宏;;浅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模式选择[J];当代经理人;2006年09期
9 竺效;论部门法之法律目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高利红;环境资源法的价值理念和立法目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禾;[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冬梅;美国《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上的环境民事责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雷;国内外环境责任保险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黄波;论我国环境纠纷的行政处理[D];河海大学;2006年
3 杨薇;论环境责任保险制度[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英;;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及在建设项目中的作用[J];油气田环境保护;2008年04期
2 曲格平;;环境标准是强化监督管理的核心[J];环境保护;1990年04期
3 ;环境科学一般问题[J];环境科学文摘;1995年06期
4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关于《加强地方环境标准管理工作的通知》[J];中国环保产业;1999年04期
5 胥树凡;试论中国环境保护标准发展战略[J];中国环保产业;2003年10期
6 廖建凯,黄琼;环境标准与环境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探析[J];环境技术;2005年02期
7 王扬祖;;关于制订环境标准的原则——国家环保局副局长王扬祖在“全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审议会”上的讲话[J];环境保护;1990年02期
8 韩修娥,,朱一石;试论清洁生产对环境标准体系的影响[J];化工环保;1996年05期
9 镇江;;日本制订二恶(口英)类环境标准[J];水系污染与保护;2001年01期
10 张祖力;;环境标志[J];功能材料信息;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晶;;论排污权交易之缓行[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2 靳君;;辽宁省建立地方环境标准体系的探讨[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3 刘长灏;;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及其在我国的实施意义[A];山东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3年
4 周启星;;污染环境修复基准/标准进展与研究展望[A];第三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郝自然;;环境标准的法性质及其法治化问题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胡佳;;WTO框架下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及我国的立法对策[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7 周志家;;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风险决策——以德国大气质量标准化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徐辉;王毅;;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振动标准与规范的讨论[A];全国环境声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9 肖攀;;建立以保障健康为中心的环境标准制度[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10 解军;程磊;;汞污染的危害及其环境标准[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伟;以环境标准建设提升环境管理内涵[N];中国环境报;2004年
2 记者 张悦;我国环境标准制定将有重大改革[N];国际商报;2001年
3 胥树凡;环境标准工作的现状及问题[N];科技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黄冀军;严格标准 促进转变[N];中国环境报;2006年
5 徐琦;环境标准何妨因地制宜?[N];中国环境报;2008年
6 胥树凡;建立规范的管理运行机制[N];中国环境报;2002年
7 胥树凡;环境标准需要保障条件(下)[N];中国环境报;2002年
8 胥树凡;转换机制 加快建立完善环境标准体系[N];科技日报;2001年
9 胥树凡;环境标准需要保障条件(中)[N];中国环境报;2002年
10 胥树凡;正确处理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的关系[N];科技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钊;污染转移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尹晓波;环境保护与产业国际竞争力关联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刘研华;中国环境规制改革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4 王玉婧;环境成本内在化、环境规制与贸易和环境的协调[D];湖南大学;2008年
5 刘林奇;我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雪梅;环境保护对我国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李延勇;外商直接投资与环境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8 王立和;绿色贸易论—中国贸易与环境关系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胡美琴;在华跨国公司生态环境管理影响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周晨;环境损害赔偿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洪琴;论环境侵权民事责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聂蕊;中美环境标准制度比较[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3 庞庚林;环保法规对电力工业的影响[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4 魏艳红;《有色金属工业污染物排放国家标准—锑》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5 倪乃迪;我国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制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范娇红;论环境侵权的民事责任[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7 苏培仲;中国对外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赵国栋;我国环境标准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程晟;环境标准立法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创;论我国环境标准法律功能的完善[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462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746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