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权的入宪
本文关键词:论环境权的入宪
【摘要】:环境权入宪不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其关涉到宪法与环境法的具体关系,关涉到我国对公民的环境权益的保护方式,关涉到我国法治的进程。 环境权入宪具有正当性和必要性。环境权入宪,只能从我国社会对法治社会的追寻出发,才能建立起牢固的基础。法治是我国社会几代人的梦想,具有极强的正当性。法治社会要求我国宪法必须对我国人民认可的基本价值进行规定,必须对社会上各个主体进行平等保护,必须把环境纠纷纳入到其调整范围内。目前,环境价值是我国人民所认可的基本价值之一;我国环境破坏日益严重,环境纠纷日益增多;我国人民的环境权益没有得到宪法平等的保护。所以,宪法自身就要求环境权入宪。除此之外,环境权入宪还有重大的社会效应。一是为公民维护自己的环境权利提供了一种可能;二是为完善相关的环境法律制度打下基础;三是为我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宪法上的正当性;四是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这也加大了环境权入宪的正当性。 环境权入宪在我国是可行的。一是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环境保护价值深入人心;二是环境权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外国已经形成环境权入宪的潮流;三是我国宪法修正程序和新中国修宪史说明环境权入宪阻力较小;四是我国地方环境权立法经验为环境权入宪提供了支持。 综合可得,环境权应当写入我国宪法。
【关键词】:环境权 宪法 法治 环境权入宪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1;D922.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前言9-11
- 第一章 环境权入宪的论争及其必要性论证11-23
- 一、 我国学者对环境权入宪的论争11-15
- 1. 赞同方的观点11-13
- 2. 反对方的观点13-15
- 3. 小结15
- 二、 宪法自身的逻辑要求环境权的入宪15-21
- 1. 法治的理想决定环境权入宪的必然只能从宪法自身的逻辑寻求15-19
- 2. 宪法自身的逻辑要求环境权入宪19-21
- 三、 环境权入宪的重大社会效用21-23
- 1. 为公民维护自己的环境权利提供了一种可能21
- 2. 为完善相关的环境法律制度打下基础21-22
- 3. 为我国可持续的发展提供宪法上的正当性22
- 4. 推动中国的法治进程22-23
- 第二章 环境权入宪的可行性论证23-30
- 一、 我国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保护价值深入人心23-25
- 二、 环境权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外国已经形成入宪的潮流25-26
- 1. 环境权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25-26
- 2. 国外环境权入宪已经形成一股潮流26
- 三、 我国宪法修正比较容易,环境权入宪阻力小26-28
- 1. 我国宪法规定的修宪程序相对容易26-27
- 2. 新中国的修宪史表明我国修宪相对容易27-28
- 四、 我国地方关于环境权立法的经验,为环境权入宪提供了支持28-30
- 第三章 环境权入宪之环境权的内涵辨析30-34
- 一、 我国学者对环境权的界定30-31
- 二、 环境权应有内涵之分析31-34
- 第四章 环境入宪的路径与方式34-40
- 一、 外国宪法上对环境权的规定34-35
- 二、 我国学者对环境权入宪的具体方案设计35-37
- 三、 环境权入宪的路径分析37-40
- 1. 环境权入宪应当采用修正案的方式37
- 2. 环境权应该规定到宪法第二章第46条37-38
- 3. 公民的环境权利和公民的环境义务应当一起规定38
- 4. 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写入宪法序言需另行研究38
- 5. 我国宪法不需规定相应的公民、组织环境监督权38-39
- 6. 本文不主张同时规定公民的环境信息知情权39
- 7. 小结39-40
- 第五章 结论40-42
- 参考文献42-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何种权利?——一种权利视角的考察[J];东方法学;2011年04期
2 孙华玲;;由紫金污染事故引发的对相关环境法律制度的思考[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3 熊晓青;;环境立法之经济分析的合理性限度——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角[J];环境资源法论丛;2007年00期
4 邵道萍;;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基于气候变化应对的视角[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张相君;;区域合作保护海洋环境法律制度研究[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张军驰;樊志民;王倩;;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研究——基于环境法律分析的视角[J];理论月刊;2011年09期
7 丁渤海;;当代中国环境法的“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奎;张树兴;;云南省少数民族民风民俗与环境权的相关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秦鹏;;环境权的建构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以企业为例[A];首届、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获奖文集[C];2009年
3 黄聪秀;;浅析环境权的客体——以森林资源为例[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苏红;;完善环境法律制度,促进环保产业发展[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5 陈华;;环境公民诉讼制度探究——兼论对我国的启示[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6 万劲波;陈赛;;论《环境保护法》的修改与环境法律制度的完善[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7 吴勇;;两型社会建设与环境法律制度创新——以长株潭城市群为视角[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小钢;;从环境行政权力到环境公共利益——中国环境法律制度的理念更新[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杨朝霞;;论环保机关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正当性——以环境权理论为基础的证立[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10 李囡;;浅析环境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 潘怀平;从环境权性质破解环境诉权实施难题[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史晓明;论WTO环境规则下我国环境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N];辽宁日报;2003年
3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 潘怀平;环境诉权主体如何确定?[N];中国环境报;2010年
4 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 王社坤 陈若英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王成;康菲漏油事件的法律追问[N];光明日报;2011年
5 翟勇;能源出路首当完善节能立法[N];中国电力报;2004年
6 张小青 曹家新;新法新规亮点多多[N];中国环境报;2010年
7 曹明德;宪法在培养公众环境意识方面的作用[N];光明日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韩永刚;生态健康莫忽视[N];辽宁日报;2010年
9 王蓉;循环经济立法的理论分析和实践思考[N];中国环境报;2004年
10 余超然 井文涌 王凤春;关注国家的生态安全[N];中国环境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开宇;生态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景明;和谐理念下环境法律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左正强;我国环境资源产权制度构建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王继恒;环境法的人文精神论纲[D];武汉大学;2011年
5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道博;论环境权的入宪[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2 张勇;论代际环境权[D];宁波大学;2010年
3 宋旭恒;环境权主体理论的理性思考[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5 李红梅;人权视域下的环境权及其保护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冯佳斌;论环境权的解困与再造[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徐国宏;环境权之法理分析[D];湘潭大学;2011年
8 马冬;论环境权的国内法保护[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唐晓萍;中国农村居民环境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陈剑峰;社会权视野下的环境权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807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80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