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的低碳法治建设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的低碳法治建设
【摘要】: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它要求人类社会改变那种以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模式。我国在面临能源和资源日益匮乏、人口众多、环境容量有限的客观现实,不得不力求实现低碳发展。这一举措既是树立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内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近些年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都推出了各种各样的低碳法案,为经济社会低碳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目前我国有关低碳发展的制度安排散见于一系列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中,低碳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及相关制度缺失的现象极大地制约了我国低碳发展的效果和进程。我国亟须出台专门的低碳发展促进法,构建包括低碳发展规划制度、(企业)项目气候变化影响评价制度、低碳产业目录和退出制度、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制度、碳排放目标责任制度、低碳教育制度等在内的系统的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以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公民树立低碳理念、塑造低碳文化、建设低碳社会。
【作者单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州学刊杂志社;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碳排放 低碳发展促进法
【基金】:2014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原经济区低碳发展策略研究”(142400410092)
【分类号】:D922.68
【正文快照】: 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发展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应有之义。从外部环境看,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从国内条件看,我国面临能源和资源日益匮乏、人口众多、环境容量有限的客观现实,这都要求人类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4期
2 杨解君;王雪;;低碳理念与方式的法律化探讨[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白洋;;我国低碳经济法规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机制[J];企业经济;2012年08期
4 谈新敏;;低碳文化及其在低碳发展中的根本性作用[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1年04期
5 李艳芳;;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王文涛;朱松丽;;国际气候变化谈判:路径趋势及中国的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Overview of Low-carbon Economy Research[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付慧;;低碳经济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3 毛雁冰;;中国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杨家威;;低碳经济中政府补贴的博弈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08期
5 唐永红;宋文华;刘国强;;低碳经济的时代价值指归[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张庆;;山东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周永章;杨海生;;城市碳排放交易的市场困境与中外破局[J];上海城市管理;2012年03期
8 王爱兰;;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及潜能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0年05期
9 刘佳;龚唯平;;低碳经济内涵及发展途径:一个研究述评[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10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课题组;;低碳城市的基本特点与建设策略[J];创新;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穆军;孟小兰;覃路燕;;建设低碳城市的环保应对措施初探[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2 韩越;;低碳经济对沈阳老工业基地走新型工业道路的启示[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李剑飞;刘黎萍;孙立军;;纳米二氧化钛对汽车尾气中含碳化合物分解研究初探[A];二氧化碳减排控制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易艳春;;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思考[A];2010’第五届绿色财富(中国)论坛会刊[C];2010年
5 常艳;黄耀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刍议[A];低碳经济与世界城市建设——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2010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曹桂红;;低碳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博弈论[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7 龙健梅;李花蕾;;低碳经济与我国林业法律制度的协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8 高红贵;;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低碳化调整的思路与对策研究[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晓琳;;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的发展[A];“两区”同建与科学发展——武汉市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廖媛红;;低碳农业的发展模式研究[A];低碳农业与湖南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俭;崇明岛都市型国家地质公园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肖彦;低碳生态经济视角下钢铁企业综合绩效评价[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牛海霞;跨国污染转移对中国的渗透特征及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万宇艳;我国工业结构低碳化初探[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汪友结;城市土地低碳利用的外部现状描述、内部静态测度及动态协调控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宏星;低碳社会的哲学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8 薛睿;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9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正航;;我国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法立法问题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4期
2 李艳芳;武奕成;;我国低碳经济法律与政策框架:现状、不足及完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陈书全;;论我国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J];东岳论丛;2011年12期
4 李飞宏;;浅谈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社会学思想[J];消费导刊;2009年15期
5 于立深;;公共问题的技术解与契约解[J];读书;2013年04期
6 刘燕华;冯之浚;;德班世界气候大会的启示[J];读书;2012年05期
7 苗丹;张宇;;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构建[J];中国环境管理丛书;2011年04期
8 白洋;;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安文;刘萌;;发达国家低碳财税政策及其借鉴[J];企业经济;2012年01期
10 刘祥国;;完善中国低碳经济相关法律制度的构想[J];社会科学家;2011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毅,常学奇,高增林;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1年05期
2 卢琦;荒漠化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1期
3 高广生,李丽艳;气候变化国际谈判进展及其核心问题[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4 丁一汇;全球气候变化[J];世界环境;2002年06期
5 冷传明,焦士兴;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6 秦大河;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J];学会;2002年10期
7 朱晓禧,方修琦;人类响应气候变化时滞性的若干实证[J];地学前缘;2002年02期
8 江学顶,刘育,夏北成;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05期
9 G銉ran Lindstr銉m;Hans Alexandersson;王胜;;瑞典近期温湿年份与长期观察记录及未来气候变化的相关性[J];AMBIO-人类环境杂志;2004年Z2期
10 江年;煤烟灰粒子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J];中国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春;白冰;魏宁;方志明;;应对气候变化的岩土工程:挑战、机遇与应对[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2 张立峰;;杭州气候变化与影响及其适应与减缓措施浅述[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张百战;许良银;朱萍;贾红;;气候变化对秋熟作物产量的影响及对策[A];第六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程鹏;;关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主要途径的探讨[A];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10 林业与气候变化论文集[C];2009年
5 陶生才;马姗姗;杨荣国;杨红龙;刘珂;肖晶晶;;气候变化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丁海芳;潘正林;;试论气候变化引发的标准化工作新课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孙磊石;申延美;;关于齐齐哈尔市气候变化对发展生态农业的影响及对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8 郭媛;王艳君;;气候变化与淮河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影响、脆弱性和适应性[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9 刘骊光;;探索城市气候变化治理模式:以美国迈阿密戴德县为例[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10 姜姝;;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印应对气候变化的合作博弈分析[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黄勇;中英联合研讨气候变化效应[N];中国环境报;2005年
2 中国气象局局长、IPCC第一工作组共同主席 秦大河;气候变化:科学、影响和对策[N];中国气象报;2003年
3 中国农业科学院 林而达 杨修;气候变化对我国农业影响及其对策[N];中国气象报;2003年
4 毛留喜;气候变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N];中国气象报;2005年
5 记者 刘莹;向气候变化难题发起攻关[N];科技日报;2002年
6 记者 王俊鸣;美仍坚持对气候变化的立场[N];科技日报;2005年
7 记者朱隽;面对气候变化挑战 要采取共同行动增进国际合作[N];人民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朱隽;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N];人民日报;2005年
9 记者 彭丽;中国将加大控温技术投入[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马和励;应对气候变化对水安全的威胁[N];中国环境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t熺,
本文编号:8349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834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