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秩序构建过程中法律原则的把握
本文关键词:生态秩序构建过程中法律原则的把握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风险 生态失序 生态秩序 生态文明 法律理性选择
【摘要】:风险无处不在,我们进入了一个以风险为特征的新型社会,而人造的生态风险成为了目前风险社会的突出特征,生态失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法律来构建生态文明秩序是当下的一种理性选择。在构建生态文明秩序中,法律应坚持自由、正义、公平、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率原则。此外,我们还应该通过法律的规范性与统一性促进生态秩序的生成,通过法律的确定性与预设性指引生态秩序的生成,通过法律的强制性与制裁性保障生态秩序的生成。
【作者单位】: 南华工商学院;
【关键词】: 生态风险 生态失序 生态秩序 生态文明 法律理性选择
【基金】:广东省社科院与南华工商学院合作课题“低碳经济视阈下的广东新农村建设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KH03
【分类号】:D912.6
【正文快照】: 生态风险正在成为时代的特征21世纪的人类社会是以风险为特征的社会,风险是伴随人类自身实践活动而出现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人类在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继而进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因受制于自身对于自然界的主观认知能力的有限性,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还远远没有达到“必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华荣;生态正义论[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薛晓源;;生态风险、生态启蒙与生态理性——关于生态文明研究的战略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晓岗;王长富;;基于环境伦理本土化的原生态适度园林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7期
2 杨明朗;苑婧;;基于环境伦理学的原生态适度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8年10期
3 李华荣;;生态社会主义对发展的主张[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冯志宏;杨亮才;;当代中国经济转型中的生态风险及其治理[J];改革与战略;2009年08期
5 马波;;论生态风险视域下政府生态安全保障责任之确立[J];法治研究;2013年04期
6 钱秋月;;生态正义在当代中国何以实现——兼论十五大以来党对生态理论的创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7 钱秋月;;生态正义在当代中国何以实现——兼论十五大以来党对生态理论的创新[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8 司马俊莲;;以人为本与和谐社会关系论纲[J];河北法学;2007年12期
9 司马俊莲;;运用四大法律机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章晓岗;王长富;;基于环境伦理本土化的原生态适度园林设计(英文)[J];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丽;文化资本与企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2 贾成中;企业生态责任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3 罗永仕;生态安全的现代性解构及其重建[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范星宏;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D];安徽大学;2013年
5 苑银和;环境正义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杨海;风险社会的哲学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7 唐鹏;马克思主义实践的生态正义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殷鑫;生态正义视野下的生态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横;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桂群;人类维护生态的道德规范[D];中南大学;2004年
3 唐仙丽;农产品环境贸易措施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齐少年;和谐社会建设中环境公平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霍波;多边贸易体制下环境标准国际协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祁传统;马克思人的生存论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高飞;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D];安徽大学;2012年
8 易琼;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视阈下理性生态人的培养[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9 谢平振;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自然非逾越性的辩证思考[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苏伟;马克思生态思想视域下的新生态价值观建构[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乌尔里希·贝克 ,王武龙;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03期
2 薛晓源,刘国良;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1期
3 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04期
4 章国锋;;反思的现代化与风险社会——乌尔里希·贝克对西方现代化理论的研究[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1期
5 于光远;自然[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10期
6 吴宁;;批判经济理性、重建生态理性——高兹的现代性方案述评[J];哲学动态;2007年07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玉芬;韩亮;;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重要标志[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07年04期
2 许凤霞;;生态文明:重大而紧迫的发展课题[J];求知;2008年02期
3 张妮妮;;生态文明:文明的要素亦或文明的形态[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8年03期
4 薛惠锋;;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J];人民论坛;2008年01期
5 曹征海;;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全面振兴[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8年01期
6 刘卓志;;做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地区[J];实践(党的教育版);2008年01期
7 刘友宾;;积极促进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J];环境保护;2008年01期
8 黄顺基;;建设生态文明,转变发展方式[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王续琨;;从生态文明研究到生态文明学[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秦书生;;我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艳芹;李世雁;;自然体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浅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09年
2 单晓娅;涂妍;;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研究[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3 彭光华;吴文良;刘光栋;;关于构建生态文明秩序的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张继泽;;建设生态文明是长期的战略任务[A];2009年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于庆月;;科学发展观与天津生态文明建设[A];新农村建设与环境保护——华北五省市区环境科学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李春才;;第四种文明的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解构与实践研究[A];中国生产力学会第十五届年会专辑[C];2009年
7 许振成;张修玉;胡习邦;赵晓光;;生态文明新理念[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8 韩孝成;;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及其建设的战略对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9 吴玉树;;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10 郑雄;李媛媛;陈红路;何志云;;南宁市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副教授、博士 袁海军;树立生态强区理念 领跑生态文明建设[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2 张建宇;生态文明,文明的整合与超越[N];人民日报;2007年
3 市委宣讲团成员、市委党校副教授 梁秀丽;生态文明:文明建设的新理念[N];上饶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温雅莉 苑铁军 李惠均;生态文明:是远还是近?[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5 复旦大学教授 谢遐龄;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刻不容缓[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万群;坚定不移地走建设生态文明的特色发展之路[N];贵州日报;2008年
7 林芝地区政协副主席;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N];林芝报;2008年
8 李晋国;建设生态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N];延边日报;2008年
9 本报特约评论员;建设生态文明关键靠行动[N];淄博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刘联邋赵婧 实习生 苏力;专家学者献计“生态文明建设”[N];珠海特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包双叶;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条件下的生态文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张剑;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张敏;论生态文明及其当代价值[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5 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刁尚东;我国特大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年
7 邱建辉;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8 徐海红;生态劳动视域中的生态文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晓双;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10 马娜;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发展[D];东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义花;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程丽;技术的生态化与生态文明建设[D];河南大学;2009年
3 仲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4 杨延松;中国共产党建设生态文明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宗云;中国多元参与式生态文明建设机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6 房安文;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9年
7 高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9年
8 陈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伦理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宋丽萍;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10 高栋;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及其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17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17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