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浙江省海洋滩涂资源保护的法律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6 03:35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海洋滩涂资源保护的法律对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海洋滩涂 《湿地保护条例》 生态补偿 利益反证协调机制


【摘要】:海洋滩涂是湿地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类别,其经济价值的日益凸显和生态价值被逐步识别,渐成关注焦点。我国湿地保护法缺失,相关部门关于海洋滩涂法律概念与性质的界定存在冲突,学术界对于海洋滩涂归属于“海域”还是“土地”莫衷一是,这都增加了地方海洋滩涂保护的难度。海洋滩涂法律概念的缺失以及法律性质的误读已经成为法律实践中各种矛盾的症结所在。笔者通过将海洋滩涂还原进湿地系统,在湿地的大概念下定义海洋滩涂,并分析其法律性质属于特殊的海域,其特殊的功能价值可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以合法的形式予以使用。 浙江海洋滩涂资源丰富,海洋滩涂的开发和利用有较长的历史,梳理其历史沿革,有警示与借鉴意义。目前,《浙江湿地保护条例》尚未出台,关涉海洋滩涂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虽然不少,但“经济利益至上”的味道太浓,部门利益倾向明显,规范性文件之间也存在裂缝现象,一些重要的制度也较为落后……这些导致了以海洋滩涂为轴心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矛盾。因此,借鉴国外海洋滩涂法律保护的先进理念和实践经验显得十分必要,并结合我国国情及浙江省情,将海洋滩涂纳入到《浙江湿地保护条例》中,在湿地立法框架下,探索浙江海洋滩涂开发和利用保护的适宜路径。同时,笔者结合自己主持的研究生重点课题和参与的浙江省旅游科学课题的实地调查数据,进行相关的制度设计,进而对浙江省海洋滩涂保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法律对策,,以期实现人与滩涂、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海洋滩涂 《湿地保护条例》 生态补偿 利益反证协调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2.6;D927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6
  • 目录6-8
  • 1 引言8-19
  • 1.1 研究的背景8-9
  • 1.2 选题的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9
  • 1.2.2 现实意义9-10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10-14
  • 1.3.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10-11
  • 1.3.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其评述11-14
  • 1.4 研究的方法、内容及创新点14-19
  • 1.4.1 研究方法14-15
  • 1.4.2 研究内容15-16
  • 1.4.3 创新点16-19
  • 2 海洋滩涂研究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关的概念、性质界定19-27
  • 2.1 海洋滩涂研究的理论基础19-21
  •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19-20
  • 2.1.2 外部性理论20-21
  • 2.1.3 效用价值理论21
  • 2.2 海洋滩涂相关概念的界定21-24
  • 2.2.1 湿地21-22
  • 2.2.2 滩涂及海洋滩涂22
  • 2.2.3 海域22-23
  • 2.2.4 土地23-24
  • 2.3 海洋滩涂性质的界定24-27
  • 2.3.1 海洋滩涂的自然属性24-25
  • 2.3.2 滩涂的法律属性25-27
  • 3 浙江省海洋滩涂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历史考察27-34
  • 3.1 远古时期浙江先民对滩涂的功能识别及其简约式利用27
  • 3.2 秦汉至元浙江先民对海涂的多样化利用及初显人涂失衡27-29
  • 3.3 明初至民国时期浙江海涂的高强度开发及呈现出的矛盾29-30
  • 3.4 近现代时期浙江海涂有序开发诉求与过度围垦两极化景象30-34
  • 4 浙江省海洋滩涂法律保护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34-44
  • 4.1 我国海洋滩涂资源保护的立法现状34-38
  • 4.1.1 法律法规对海洋滩涂的间接调整34
  • 4.1.2 法律法规对滩涂的直接规定34-35
  • 4.1.3 浙江省及沿海各市规范性文件对海洋滩涂的规制35-38
  • 4.2 浙江省海洋滩涂资源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38-44
  • 4.2.1 浙江海洋滩涂法律概念缺失且尚未通过法律手段明确38-40
  • 4.2.2 浙江海洋滩涂利用与保护的规范性文件之间出现裂缝现象40
  • 4.2.3 湿地条例缺失致海涂整体保护力度不够40-42
  • 4.2.4 浙江海洋滩涂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相关制度落后42-43
  • 4.2.5 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协商机制和监督机制43-44
  • 5 域外海洋滩涂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法律对策借鉴44-51
  • 5.1 美国:湿地保护联邦立法与州立法良性互动44-46
  • 5.2 韩国:湿地保护专门立法且建立了配套的保护制度46-49
  • 5.2.1 韩国滨海湿地专门立法演进及其配套制度46-47
  • 5.2.2 韩国湿地保护区制度47-48
  • 5.2.3 韩国建立滨海湿地协调管理机制48-49
  • 5.3 加拿大滨海湿地保护区社会化管理模式49-51
  • 6、浙江省海洋滩涂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法律对策51-63
  • 6.1 将海洋滩涂纳入到《浙江湿地保护条例》51-53
  • 6.1.1 将海洋滩涂纳入到《浙江湿地保护条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51-52
  • 6.1.2 《浙江湿地保护条例》框架下海洋滩涂保护的基本原则52-53
  • 6.2 完善、构建与《浙江湿地保护条例》相配套的法律制度53-56
  • 6.2.1 完善海洋滩涂开发环境影响评价制度53
  • 6.2.2 建立严格的滩涂资源开发审批制度53-54
  • 6.2.3 完善浙江海洋滩涂围垦生态补偿制度54-55
  • 6.2.4 建立海洋滩涂资源责任保险机制55-56
  • 6.3 建立灵活的浙江海洋滩涂资源保护执法制度56-59
  • 6.3.1 建立浙江沿海县市滩涂资源保护领导政绩考核制56-57
  • 6.3.2 建立“零净损失”机制57
  • 6.3.3 创建“利益反证协调”机制57-59
  • 6.4 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59-60
  • 6.5 建立浙江海洋滩涂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多样化监督机制60-63
  • 6.5.1 建立海洋滩涂开发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制度60
  • 6.5.2 建立海洋滩涂开发利用保护信息公开制度60-61
  • 6.5.3 建立海洋滩涂资源保护公众参与机制61-63
  • 7 结语63-64
  • 参考文献64-70
  • 个人简介70-71
  • 附录 Ⅰ 读研期间课题研究与论文发表情况71-72
  • 附录 Ⅱ 读研期间获得的荣誉情况72-73
  • 致谢73-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承祥,周柏水;浙江滩涂围垦的现状与展望[J];东海海洋;2004年02期

2 陈秀良;王志平;;“生态围垦”在浙江省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意义[J];海洋学研究;2006年S1期

3 刘瑶;金永平;周安国;;浙江省滩涂围垦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评价指标及策略初探[J];海洋学研究;2006年S1期

4 朱大奎;;中国海涂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J];地理科学;1986年01期

5 王颖;朱大奎;;中国的潮滩[J];第四纪研究;1990年04期

6 阳兵;陆磊;;论沿海滩涂的法律性质[J];法制与社会;2008年33期

7 陈吉余;程和琴;戴志军;;滩涂 湿地利用与保护的协调发展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06期

8 林宗浩;;韩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J];河北法学;2009年09期

9 方康保;朱家立;;浙江省滩涂资源开发利用及管理对策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6期

10 王益澄;徐永健;韦玮;;浙北沿海滩涂可持续利用研究与对策[J];海洋科学;2005年1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贾延权;连云港市临港滩涂围垦及垦区经营管理[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2 车书森;青岛市湿地保护的公共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3 金周益;浙江省滩涂围垦的生态评价体系及软件管理系统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4 池云飞;台州湾岸滩演变分析及其滩涂围垦的可持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921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21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e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