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环境侵权及其救济
本文关键词:浅析农业环境侵权及其救济
【摘要】:现代农业生产中因大量生化药物、化肥、转基因等因素的介入,农业环境和农产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由此产生的对第三人的损害如何得到合理妥善的解决,成为与此相伴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农业环境侵权的分析,提出在完善传统侵权救济基础上,尝试建立社会赔偿救济机制,以期维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法制建设。
【作者单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农业 环境侵权 救济
【基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基本科研人文社科重大项目(2013RWZD04)
【分类号】:D922.4;D922.68;D923
【正文快照】: 随着农业环境风险的增加,农业环境侵权行为愈发严重。公众对这一行为及其救济制度的不了解,往往致使受害人得不到合理的救济。本文针对农业环境侵权行为引发的救济制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救济制度的相关建议。1农业环境侵权界定1.1环境侵权与农业环境侵权目前,我国法学界关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周珂,杨子蛟;论环境侵权损害填补综合协调机制[J];法学评论;2003年06期
2 罗一荣;王晓博;;我国环境侵权救济制度的现状及完善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3 彭刚红;王育才;;农业环境侵权与农业环境责任保险探索[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4 张甲娜;周丹;许羚懿;;环境法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环境法探析——从环境法侵权救济的社会化谈起[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3年03期
5 王海涛;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探讨[J];政法论坛;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王克稳;;论行政拒绝行为及其司法审查——以郑广顺申请规划认定案为例[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4 王浩斌;;风险社会中的主体性原则及其伦理重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5 陆维福;;论环境行政补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6 欧三任;;农村信息化进程中的政治安全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欧俊;李松柏;;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0期
8 肖顺武;;粮食安全预警机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9 包学雄;黎雄辉;;农业自然灾害救助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10 王智杰;左停;;风险社会下市场经济及农户生计困境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革;阎耀军;;国内外公共危机管理研究综述[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陈赛;蓝楠;;我国饮用水源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探析[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宋宝安;张一;;创新社会管理:控制物价促进稳定的基本战略[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梁华;;后现代主义文化视角——风险社会与风险文化理论综述[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郑磊;;两个村庄的村民政治——以农民的选举权意识为契入点[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7 张骏生;凌云;;政府部门执行力提升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周杰;杨望成;;行政问责与官员复出——中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机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唐均;;构建和谐社会:社会政策的视角[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上卷)[C];2007年
10 许飞琼;;论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建设[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体育竞争情报及其对我国竞技体育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石欣;海洋环境监测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尚海涛;陕西省地方财政风险实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4 张雪樵;经济行政权法律监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胡慧华;符号化:当代消费社会批判的一个维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韩丹;食品安全与市民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9 于景辉;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社会管理机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琳;人的生存模式哲学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电光;技术风险评估中的观念冲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周红占;环境损害赔偿立法模式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5 马婵娟;我国环境侵权损害公共补偿基金制度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杜鑫磊;环境责任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冯曾珍;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高琳;辽中南城市群环境风险治理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邓瑞芬;执行主体动机对地方政府政策执行力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姜斐斐;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及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明远;略论环境侵权救济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从环境权的视角分析[J];重庆环境科学;2001年02期
2 张石;;"中心空虚"的日本文化[J];读书;1992年10期
3 邹雄;;论环境侵权[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张式军;论公众环境诉权的实现——对完善《环境保护法》第6条的思考[J];河北法学;2004年11期
5 蔡守秋;;论政府环境责任的缺陷与健全[J];河北法学;2008年03期
6 刘飞;杨园园;陶建平;;我国农业环境保险发展的可行性与经营模式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7 杨共乐;;罗马共和政体衰亡原因新解[J];河北学刊;2010年04期
8 邓小云;;源头控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立法原则与制度中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9 佘少峰;;环境侵权损害赔偿中的财务保证制度研究[J];时代法学;2006年02期
10 钱水苗;;污染环境侵权行为民事责任的特点[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星;浅议环境侵权及其救济[J];兰州学刊;2004年05期
2 王秀红;论相邻环境侵权中停止侵害的适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伊媛媛;论环境侵权构成要件的调整[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张慧;;试论环境侵权[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05年02期
5 王小军;;我国环境侵权法律制度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7期
6 程英卫;张永丽;;环境侵权初探[J];甘肃农业;2006年07期
7 曾祥生;张丰芹;;论环境侵权的排除危害责任[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黎万丽;;无过错责任原则在环境侵权中的适用[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年02期
9 孟雁北;邓子欣;;环境侵权案件解决中的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以榕屏化工有限公司污染损害案为例[J];江海学刊;2008年03期
10 陶芳杰;;环境侵权经济分析之局限性[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宗廷;;环境侵权的公益诉讼研究[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2 程守太;;浅论我国环境侵权法律的完善和发展——从一起黄磷泄露侵权案件谈起[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3 秘明杰;;环境侵权及其不确定性分析[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4 孙法柏;;法经济学视野下的环境侵权问题探讨[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刘文燕;;论环境侵权社会责任的应然状态[A];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防灾减灾——2012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12年
6 马洪;;环境侵权的归责追问[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蒋亚娟;赵君;;论大规模环境侵权民事救济的实现[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8 佘云龙;;浅议环境侵权的民事救济[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3辑)[C];2007年
9 莫神星;闫子皎;;我国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认定问题的探讨[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4年
10 刘秋妹;戚道孟;;论我国环境侵权民事救济制度的完善——以典型案例为切入点[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马圆园;环境侵权公益诉讼特征简论[N];江苏经济报;2014年
2 中国政法大学 高菲斐;环境侵权民事司法救济的主要特点[N];中国环境报;2010年
3 竺效;对环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的思考[N];法制日报;2009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刘志月;湖北法院审结一起新型环境侵权案[N];法制日报;2014年
5 吴情树;为环保法庭有效运作提供智识支持[N];法制日报;2014年
6 毛涛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国关键[N];中国环境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怀宇;论环境侵权的归责原则[D];重庆大学;2009年
2 陈杰;环境侵权受害者救济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周少华;环境侵权排除责任利益衡量机制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4 关慧;中美环境侵权及救济方式比较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吴群;重大环境侵权的社会化救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刘润发;论环境侵权及其救济[D];中南林学院;2003年
7 陈俊;论利益衡量在环境侵权案件中的应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8 苏远芝;论环境侵权[D];郑州大学;2009年
9 蒋文玉;利益衡量方法在我国环境侵权案件中的适用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刘冲;环境侵权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9337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uanjingziyuanfa/933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