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家庭暴力的主体——对《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诠释与认定
本文选题:准家庭暴力 + 家庭成员 ; 参考:《妇女研究论丛》2017年04期
【摘要】:"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是《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准家庭暴力的主体。基于对该概念的法解释学分析,家庭成员是以婚姻或血缘为联结纽带,并具有法定权利义务的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则是不具有家庭成员关系,但共同居住于同一处所并形成情感、经济等方面紧密结合的人。认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应遵循实质相似性标准,即与相应家庭成员在共同生活的内容上实质相似,但对该标准的把握不宜过于严苛,可适当低于对家庭成员的要求;对法律有特别规定的,可免于适用该标准。《反家庭暴力法》第三十七条的适用情况表明:应在法律中明确家庭成员的具体范围,并将准家庭暴力的主体范围扩展至未共同生活的前配偶。
[Abstract]:"Persons living together other than family members" is the subject of quasi-domestic violence under Article 37 of the domestic violence Act.Based on the leg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cept, family members are connected by marriage or blood and have legal rights and obligations, while those who live together outside the family do not have family members.But live together in the same place and form emotional, economic and other aspects of close combination.People who live together outside of family members should follow the standard of substantial similarity, that is, they are substantially similar to the corresponding family members in the content of common life, but the grasp of this standard should not be too strict, can be appropriate lower than the requirements of family members;Where the law specifically provides for exemption from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tandard... the application of section 37 of the domestic violence Act indicates that the specific scope of the family member shall be defined in the law,The subject scope of quasi-domestic violence is extended to former spouses who do not live together.
【作者单位】: 中华女子学院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公权力干预家庭暴力的适度性研究”(项目编号:13BFX04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舜;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几点思考[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李学成;;论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必要性[J];法制与社会;2009年25期
3 杨建;;论“反家庭暴力法”制定之必要性[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马晓琳;;我国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必要性分析[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5期
5 李学成;王丰民;;反家庭暴力法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8期
6 张洪林;;反家庭暴力法的立法整合与趋势[J];法学;2012年02期
7 庞瑞雪;;浅析反家庭暴力法追求的目标[J];法制与经济(中旬);2012年06期
8 吴洪;马海霞;;对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反思[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罗丹;;论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必要性[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3年06期
10 彭冠霖;;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案的不足与完善对策[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09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洪林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制定统一的《反家庭暴力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郑雪君 全国人大代表 温州晚报《雪君工作室》主持人;加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N];人民法院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朱宁宁;制定专门反家庭暴力法势在必行[N];法制日报;2014年
4 宋利彩;周晓光:《反家庭暴力法》应尽快出台[N];中国妇女报;2007年
5 陈丽平;反家庭暴力法规即将出台[N];法制日报;2007年
6 武勇邋朱俊清;反家庭暴力法,破解家暴维权“三难”[N];中国妇女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百军;尽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N];法制日报;2012年
8 记者 任德京 实习生 王百合;市妇联建议出台《反家庭暴力法》[N];兰州日报;2012年
9 申洁 申瑞杰;出台反家庭暴力法刻不容缓[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
10 ;加快制定反家庭暴力法[N];人民政协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凡;《反家庭暴力法》中的救济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2 李洋;反家庭暴力法证据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3 石容臻;论夫妻间婚内侵权的民事法律救济[D];广西大学;2016年
4 李稳华;《反家庭暴力法》对受害人权益保护相关措施研究[D];云南大学;2016年
5 林祖喜;论《反家庭暴力法》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6年
6 施歆婵;《反家庭暴力法》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研究[D];浙江大学;2017年
7 谷雨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评析[D];外交学院;2017年
8 孙银霞;外国民事保护令的承认与执行[D];中国政法大学;2017年
9 洪柳;反家庭暴力法的定位与构造[D];宁波大学;2015年
10 周浩;反家庭暴力法中公力救济措施的立法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335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733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