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最高法院的条约解释方法与阿伯特案的影响
本文选题:美国最高法院 + 条约解释 ; 参考:《法学评论》2013年05期
【摘要】:阿伯特案是美国最高法院在国际家庭法领域审理的第一案,也是后伦奎斯特时代法院纯粹解释私法条约的第一案。该案意味着含有目的解释的善意解释和扩张解释方法在21世纪的复活,推翻了除非存在约文歧义才可使用补充资料于条约解释的做法,对于统一美国法院条约解释方法,指导低级法院处理条约案件具有重要意义。该案认定父母一方对于儿童离境的否决权构成海牙公约下的监护权,有助于实现海牙公约阻止并避免儿童被国际诱拐的目的,这对于海牙公约的统一解释和一致适用来说,其影响也不可估量。
[Abstract]:Abbott case is the first case heard by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family law. It is also the first case in which the post- court purely interpreted private law treaties.This case implies a revival in the 21st century of bona fide and expanded methods of interpretation that contain purposive interpretation, which overturns the practice of u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in treaty interpretation unless there is ambiguity in the text, with regard to the unified method of treaty interpretation in United States courts,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ide the lower courts in dealing with treaty cases.The case found that the veto power of one parent over the departure of the child constitutes custody under the Hague Convention and contributes to the purpose of the Hague Convention to prevent and prevent the child from being abducted internationally, for the uniform interpretation and uniform application of the Hague Convention,Its impact is also incalculabl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国际经济纠纷的司法解决:秩序重构与法律对策》(项目批准号:12YJA820016)资助
【分类号】:D9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卡;;条约演化解释方法的最新实践及其反思[J];法学家;2012年01期
2 陈卫东;;论美国对自动执行条约与非自动执行条约的区别[J];法学评论;2009年02期
3 吴卡;;条约解释的新动向:当代意义解释对当时意义解释[J];法学评论;2013年02期
4 胡晓进;;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对美国最高法院的研究与认识[J];美国研究;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雷安军;;美国现代司法审查的兴起[J];北方法学;2011年06期
2 吴卡;;条约解释的新动向:当代意义解释对当时意义解释[J];法学评论;2013年02期
3 杨祖睿;徐志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隐私权的保护[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9期
4 赵枫;;美国最高法院法官制度研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5 李丹;张庆熠;任东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制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朱泓宇;;国际条约在中国的适用问题浅析[J];学理论;2013年15期
7 石伟;;论中国法理学的实践转向——三十余年法理学学术史考察[J];现代法学;2012年04期
8 罗豪才;宋功德;;人权入法的权衡与平衡[J];行政法论丛;2009年0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黄永庆;美国宪政史上黑人民权的演变[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贾程秀男;沃伦法院对美国社会平等化进程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夏星;论国际私法条约在我国国内的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施俊杰;国际民商事条约在中国适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张礼宾;国际条约在美国法院的适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6 薄瑾;美国司法审查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味秋;美国最高法院怎样审理案件[J];比较法研究;1987年02期
2 方流芳;罗伊判例:关于司法和政治分界的争辩——堕胎和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的司法解释[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3 朱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关于马歇尔诉麦迪逊案的故事[J];比较法研究;1998年01期
4 钱锦宇;;也说美国宪政的“反多数难题”[J];博览群书;2006年08期
5 田雷;;当司法审查遭遇“反多数难题”[J];博览群书;2007年02期
6 任东来;;“反多数难题”不是一个难题[J];博览群书;2007年04期
7 田雷;;认真对待反多数“难题”[J];博览群书;2007年04期
8 贺举;路塞尤斯·J·巴克尔;托利·W·巴克尔;;“米兰达诉亚利桑那州”案——“米兰达”规则的确立[J];研究生法学;1996年01期
9 房东;;对“文本”的扬弃:WTO条约解释方法的一种修正——以服务贸易具体承诺表的解释为分析起点[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10 东来;司法审查:美国最高法院的撒手锏[J];读书;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蔡东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联邦最高法院(1933-1939)[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景瀚;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进;;近三十年来中国学者对美国最高法院的研究与认识[J];美国研究;2008年04期
2 马辉;;美国专利权利要求解释的简介[J];知识产权;2010年03期
3 李丽娜;;为更广泛的专利主题打开大门——美国最高法院对Bilski案作出终审判决[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0年08期
4 刘菲;;从“组织同性卖淫案”看我国刑法扩张解释方法的运用[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5 罗冠男;;新政时期的美国最高法院——从案例的角度看最高法院在新政期的转变[J];法制与社会;2007年06期
6 刘明祥;;论刑法学中的类推解释[J];法学家;2008年02期
7 崔起凡;;喜马拉雅条款效力的扩张——评美国2004年Kirby案[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美国最高法院通过一项关于专家证言的新规则[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2年23期
9 任东来;;《在宪政的舞台上:美国最高法院的历史轨迹》的前言后语[J];书屋;2006年06期
10 胡明督;哈红光;;从美国最高法院判例看美国黑人的平权之路[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莫修;;Festo公司诉SKK有限公司案——美国最高法院关于等同侵权的最新判例[A];专利法研究(2002)[C];2002年
2 尹新天;;美国专利政策的新近发展及对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有关思考[A];专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3 杨志敏;;美国法院对专利权利要求的等同解释:理论与方法[A];专利法研究(2010)[C];2011年
4 何越峰;;美国计算机程序专利保护的历史演进[A];专利法研究(2004)[C];2005年
5 王衡;;WTO条约解释演进与中国服务谈判策略选择——以2005年美国博彩案为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6 刘立平;;等同原则与“等同侵权五要件”——从日本最高法院1998年2月24日“环形滑动滚珠花键轴承”三审判案谈起[A];专利法研究(2000)[C];2000年
7 陈健;;防止专利权滥用法律机制之理论思考——以美国专利滥用理论的发展演变为视角[A];专利法研究(2007)[C];2008年
8 宋杰;;对《维也纳条约法公约》关于条约解释规则的再认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9 崔起凡;;喜马拉雅条款效力的扩张——评美国2004年Kirby案[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10 朱遂斌;刘冬平;;内幕交易制度中的“盗取理论”[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曙;美最高法院将受理拉登司机的上诉[N];法制日报;2006年
2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仁文;国际民意与政治有时能改变法院裁定[N];法制日报;2008年
3 马震;美最高法同意审禁枪案,近70年来头一回[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4 徐超;美最高法判布什干预司法令违宪[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本报记者 程 勇 本报通讯员 江 讯 胡映球;从大别山到华盛顿[N];人民法院报;2003年
6 任晓玲 谢静;美最高法院将举行软件专利和开源听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7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仁文;注射死刑人道还是残忍[N];法制日报;2008年
8 康p樁,
本文编号:1748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74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