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八十年代人口自然变动反思
本文选题:人口自然变动 + 人口出生率 ; 参考:《社会学研究》1992年01期
【摘要】:本文从我国80年代人口自然变动的实际出发,分析了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变动的原因,指出我国人口死亡率已基本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主要受人口出生率的影响,而80年代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加以研究。首先,1981-1982年人口自然变动的回升主要在于新婚姻法的实施,也在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其次,1986-1990年人口自然变动回升的原因,一是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二是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三是体制改革对传统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的冲击。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又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问题、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问题、民族的人口意识问题、农村计划生育问题等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natural changes of population in the 1980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changes in the birth rate and natural growth rate of the population,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opulation in China is basically stable, and the natural growth rate of the population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birth rate. The natural change of population in 1980 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stages. First, the natural change of population in 1981-1982 was mainly due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Marriage Law, but also the extension of the rural contract responsibility system. Secondly, the reason for the natural change of population in 1986-1990 was the influence of the age structure of the population. Second, the impact of family planning policy adjustment, third, the impact of system reform on traditional family planning work.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analysis, the paper gives some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scientific and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 the stability and continuity of policy, the popula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nation and the family planning in rural area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学术委员会 北京经济学院人口所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广播与生育[J];人口与经济;1980年02期
2 南尼,晏春芝;世界人口的发展[J];人口与经济;1980年03期
3 杨继良;;人口新论[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0年07期
4 兆熊;闻君;;兰州市人口发展趋势分析[J];西北人口;1980年01期
5 ;一九七九年上海市区居民完全寿命表的初步分析[J];人口研究;1981年03期
6 张琪;台湾省的人口在膨胀[J];人口学刊;1981年03期
7 马乐庆;;哪些国家的出生率正在下降[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81年02期
8 吴忠观;;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人口经济学[J];西北人口;1981年03期
9 田家盛 ,李利民;论人口与教育[J];人文杂志;1982年05期
10 张天路;民族演变过程——影响民族人口变动的一个重要因素[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198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维隽;;老年社会参与政策我见[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年
2 王鉴;;老年人力人才资源的开发重在制度健全与政策指导[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年
3 陶立群;;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A];老年人才资源开发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3年
4 萧振禹;;我国人口革命转变与老龄化[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3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姜蓉蓉;吴峗;孙飞;;老年痴呆的预防与护理[A];河南省护理学会老年病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高级研修班论文汇编[C];2005年
6 李锦珠;方文明;;广东人口可持续发展刍议[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邹俊忠;严凯;王蓓;王行愚;;基于EMG感知信息处理的医疗辅助机器人控制信号提取[A];第一届全国脑与认知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林介中;;把“老有所为”放在战略高度来认识[A];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七)[C];2005年
9 Maruja M.B.Asis;李兰;;亚洲的国际移民和家庭[A];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关工委;;用科学发展观认识人口老龄化[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政府 张吉才;实施“义教工程”应与合理布局相结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邹 强;印度普及计划生育政策[N];光明日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加强人口控制是一项中心工作[N];贵州政协报;2000年
4 张晓青 毛锐;为控制人口增长作贡献[N];解放日报;2000年
5 记者 梁沂滨;我国人口再生产实现历史性转变[N];经济日报;2000年
6 ;探索有毕节特色计划生育工作路子 为试验区建设营造良好人口环境[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7 ;我国人口统计体制存在不足[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8 记者 张礼庆;埃总统呼吁控制人口增长[N];人民日报;2000年
9 记者 丁宝忠;全球避孕人数猛增[N];人民日报;2000年
10 新华社记者 胡晓梦、本报记者 丁伟;人口与发展南南合作伙伴组织六次年会举行[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章玲;福建省区域发展实证分析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D];华侨大学;2000年
2 韦小明;论我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层次的提升[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江生;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教育投资配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4 于素红;小班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吴虹;解决成都劳动力就业的理论与探索[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熊孝广;我国基础教育压缩管理问题探微——基于湖北省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本飞;生育行为的经济解释[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何芳;二十世纪下半期美国家庭的变化及成因初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杨丽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10 刘晖;新疆人口自然变动及死亡水平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实证分析[D];新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041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1804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