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协议中第三人利益条款法律效力研究
[Abstract]:The positive divorce agreement is caused by the change of the status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ties. In the process of dividing property and balancing the interests of both parties, the parties will pay attention to the interests of their children. These provisions set interests for third parties other than the counterpart of the divorce agreement. For the legality of these third party interest clauses, the enjoyment of the third party's right of direct claim, the party's alteration or withdrawal
【作者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
【分类号】:D92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叶金强;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志红;郝守则;;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法律适用之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李腾宇;论缔约过失责任法律制度[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3 岳红强;;论侵仅行为法的公平责任原则[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张莉丽;辨析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咸冬英;论环境污染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J];北方环境;2002年04期
6 张影;第三人原因违约及其责任承担[J];北方论丛;2002年06期
7 罗光飞,陈伟;论违约与精神损害赔偿[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杨玉熹;论物权法定主义[J];比较法研究;2002年01期
9 申卫星;对民事法律关系内容构成的反思[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10 杜景林,卢谌;德国新债法给付障碍体系重构[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晟杰;;商品房买卖合同逾期办证违约责任的若干法律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赵莉;;我埋单你受益——从银行房贷合同看“霸王条款”[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张勇;;实际施工人诉权保护的法律误区——兼析法释(2004)14号司法解释第26条[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4 张湘兰;向明华;;司法拍卖船舶的瑕疵担保问题[A];2007年海商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东;论跨国公司治理中的责任承担机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李光林;企业产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任庆恩;中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4 刘楠;法律的确定性问题[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5 石长江;证券投资基金治理及基金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徐晓;过错推定论[D];吉林大学;2004年
7 金剑锋;关联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苑书涛;请求权基本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9 杨少南;证券侵权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于兵;私权救济的时间限度[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洪涛;对我国信托立法的再思考[D];山东大学;2005年
2 张衡生;论民法请求权基础之选择[D];湘潭大学;2006年
3 龙新华;小额电子资金划拨中的消费者保护——英美法的借鉴与中国相关法制的完善[D];暨南大学;2000年
4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5 申建平;物权变动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1年
6 陈智俐;权利质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7 傅立英;论票据无因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郭洪涛;汽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9 孙录见;国际商事代理法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0年
10 朱作贤;海上保险中代位求偿权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尹田;论涉他契约——兼评合同法第64条、第65条之规定[J];法学研究;2001年01期
2 张丽英;涉及第三方效力的合同的法律问题[J];政法论坛;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唯,周海岭,陈岑;对第三人利益合同的立法探讨[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2 董一菲;;论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受益第三人的权利[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周菊;试析第三人利益合同[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佟桂玲;论第三人利益合同[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张娜娜;;浅论第三人利益合同[J];法制与社会;2008年22期
6 赵倩;;论我国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的完善[J];辽宁法治研究;2007年02期
7 李磊,陈岑;第三人利益合同立法刍议——兼评《合同法》第64条[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李红伟;论第三人利益合同[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汪跃平;论为第三人利益合同[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张永华;论第三人利益合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丛华;朱宁;;预约研究[A];第四届中国律师论坛百篇优秀论文集[C];2004年
2 孟银芳;;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方法浅析[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刘萍;;论建筑领域的阴阳合同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陈昱;;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张颖;叶金花;;论要式欠缺对合同效力的影响[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于颖;;在我国设立电子商务ESCROW法律制度初探[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金山;;试论合同解除中的若干问题[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潘公明;李宗胜;张育红;;解除权在建筑工程承包案件中应用之我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9 韩晓春;;中日专利申诉及专利行政诉讼制度的比较和借鉴[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10 钟澜;;定金在合同中的性质及其作用[A];2005乌蒙论坛论文集(三)[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娜;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审判精品案和谐案[N];人民法院报;2008年
2 律师 李文成;涉外经济合同纠纷如何解决?[N];韶关日报;2006年
3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陈红媛 副教授提供;合同种类多 一一看仔细[N];湖南科技报;2006年
4 记者 陈群安 通讯员 关克贤;调解一起案件 盘活两家企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赵银忠邋吴晓喜;宝应消协成功调解 人格尊严权索赔案[N];江苏法制报;2008年
6 邵世星;不可抗力导致民事违约怎么办[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8年
7 邵国荣;案件当事人互负判决义务如何执行[N];江苏经济报;2005年
8 罗 兰;“装修送保洁”暗藏隐患法律责任不容规避[N];中华建筑报;2006年
9 张伟 伍扣才;浅谈第三人利益合同中对第三人的立法保护[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朱俊华;签订“涉农合同”应防陷阱[N];江苏经济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贾敬华;不完备合同的经济分析[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2 席志国;契约自由视角下的损害赔偿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刘友华;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孙秋枫;合同法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5 袁国际;期权合同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周艳;合同解释论[D];吉林大学;2006年
7 杜晨妍;合同解除权行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莫爱新;民法中的性权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雨;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黄瀚瑶;第三人利益合同效力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3 万盛;第三人利益合同初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李昂;论第三人利益合同[D];郑州大学;2011年
5 郭爽;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6 胡剑;真正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之比较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7 夏文忠;论第三人利益合同[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8 余文星;第三人利益合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于瑶;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的法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10 曹媛媛;第三人利益合同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404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240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