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中韩两国探望权制度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30 00:42
   随着各国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各国离婚率互比高低,我国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观念逐渐淡化褪色,离婚率骤升,离婚已成流行,离婚后因探望权而产生的纠纷也日益增多,影响子女的身心健康。如何充分保护离婚后单亲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健康,给他们提供舒适的成长环境,已成为离婚制度重点考虑的问题。2001年4月,我国新《婚姻法》也规定了探望权制度,为离婚后探望权的行使提供了依据,更是为父母离异的单亲子女能得到的父母的关爱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法律规定过于抽象,在实际运用中面临执行难等困难。比起我国,韩国通过多次修改完善民法和家庭诉讼法,规定探望权不明确的情况下不能离婚等具体内容,表明了韩国政府对家庭问题和家庭政策的关注程度。 本文除绪论和结语共分为四章,主要采取比较分析的方式,研究两国的探望权制度。 第一章是探望权制度概述,阐述探望权的概念和特征、性质、发展历程,中韩两国的立法现状。探望权是以父母子女关系为基础的身份权利,两国设立探望权的立法目的是出于保护单亲子女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全面阐述两国探望权制度的具体内容,韩国虽然设立探望权制度的时间不长,但因受英美法系的影响逐步建立了子女最大利益原则,而中国因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行使探望权过程中父本位思想仍占比重,有望我国从单亲子女利益考虑找出适合我国的立法途径。 第四章是采取比较分析的方式,详细总结我国探望权制度设立以来在行使原则、主体范围、行使方式、中止、执行等方面在司法实践当中存在的不足和所面临的立法困境,同时找出韩国探望权制度的优越性,更是要找出借鉴于我国实情的韩国探望权制度的实践经验和立法实践。 针对我国探望权制度立法晚实践经验少等实际,借鉴韩国探望权制度的优良经验和成功判例,提出我国应当明文建立子女最大利益原则、扩大探望权主体范围、细化探望权行使和执行内容,充分保护离异家庭的单亲子女的合法权益,给单亲子女提供优越的心理成长环境。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D923.9;D931.26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范围与方法
第二章 探望权制度概述
    2.1 探望权的概念和特征
    2.2 探望权的性质
    2.3 探望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章 中国探望权制度
    3.1 探望权的立法宗旨
    3.2 探望权的行使
    3.3 探望权的中止
    3.4 探望权的执行
第四章 韩国探望权制度
    4.1 探望权的立法宗旨
    4.2 探望权的行使
    4.3 探望权的限制和排除
    4.4 探望权的执行
第五章 中韩两国探望权制度的比较及借鉴
    5.1 探望权的立法宗旨
    5.2 探望权的行使
    5.3 探望权的中止
    5.4 探望权的执行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春兰;;析探望权法律制度的价值及完善[J];东岳论丛;2008年03期

2 景春兰;殷昭仙;;探望权及其主体扩展的立法思考——以“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1年08期

3 欧国相;;对探望权的法律思考[J];改革与开放;2011年04期

4 李超;李进;;离婚案件中探望权执行问题研究[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郭丽红;;探望权之性质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6 崔嘉欣;贾少涵;;完善我国探望权的立法建议[J];龙岩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7 王丽萍;;美国离婚后的子女监护制度及其启示[J];法学论坛;2008年02期

8 黄新,张冰;国外、域外探望权制度比较——兼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构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王丽萍;中日探望权制度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周海;;论探望权的行使[J];社科纵横;2010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彭昀峰;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立法完善[D];暨南大学;2011年

2 蓝燕;论我国探望权制度的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3 李震宇;和谐司法视野下当代中国探望权制度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汤雯;探望权制度的审思与完善[D];扬州大学;2010年

5 马涛;探望权法律问题探析[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30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830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7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