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试论别居制度在我国的确立

发布时间:2020-11-04 14:5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女性地位的提高,自由、平等的婚姻观已经深入人心,婚姻自由原则的贯彻与极简的离婚程序,在给人们带来自由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对此原则的过度解读,使得婚姻缺乏严肃性,冲动离婚现象层出不穷,离婚率不断攀升,复婚率也在不断提高。此外,由于工作、子女教育等原因,夫妻双方事实上分居的情形又大量存在。然而,我国法律关于分居并未进行详细的规定,只在婚姻法中规定了分居两年可以作为夫妻双方离婚的法定理由之一,而对夫妻分居期间出现的恶意处分财产,债权债务的划分,与他人同居等等这些当前司法实践中常出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法律并未作出相应的规定,导致这些案件在司法实践中出现多种处理结果,同案不同判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以上现实问题,我国部分地区在司法层面上展开了“冷静期制度”、“试离婚”、“冬眠离婚”等制度的初步尝试并且颇见成效,但是这些尝试取得的成效只是区域性的,并且具有较大的任意性,无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铺展开来。我国的分居与国外的别居只有一字之差,但法律层面上的意义却是云泥之别,基于此,笔者建议借鉴国外成熟的别居制度,在夫妻双方感情尚未完全破裂时,让夫妻双方协商或者依法院判决在法定期间内依法解除夫妻之间的共同居住义务而不解除其婚姻关系,从法律层面上详细规定别居的方式、别居的期限、别居的终止和别居期间夫妻之间的人身和财产法律效力,这样一来,一方面能缓解我国严峻的高离婚率和复婚登记对数的社会现象,也有利于完善和发展婚姻自由原则;另一方面,能够弥补我国立法上的空白,制度上的空缺,对于我国事实上大量存在的分居现象所产生的大量司法实践问题的处理能够达到同案同判的司法效果,真正让人民感受到司法公正,同时对于强化婚姻家庭中精神文明意识,保护妇女权益有重大意义。
【学位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3.9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三 文献综述
    四 文章结构
第1章 别居制度的概述
    1.1 别居的概念
    1.2 别居与分居的关系
    1.3 别居与离婚的关系
第2章 我国确立别居制度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立法上无别居制度的相关规定
    2.2 实践中离婚率、复婚人数的双重提高
    2.3 事实上分居现象的大量存在
第3章 确立别居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3.1 必要性分析
        3.1.1 有利于完善和发展婚姻自由原则
        3.1.2 有利于节约司法资源
        3.1.3 有利于防止家庭暴力的加剧
        3.1.4 有利于强化婚姻家庭中精神文明意识,保护妇女权益
    3.2 可行性分析
        3.2.1 外国别居制度相关立法借鉴
        3.2.2 司法上“试离婚”等的有益实践
        3.2.3 女性政治、经济、法律地位的提升
第4章 我国建立别居制度立法建议
    4.1 别居的方式
        4.1.1 法院判决别居(司法别居)
        4.1.2 协议别居
    4.2 别居的法律效力
        4.2.1 别居期间夫妻人身法律关系
        4.2.2 别居期间夫妻财产法律关系
    4.3 别居的期限
    4.4 别居的终止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人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程阳强;;婚内强制性行为构罪标准初探——兼论我国婚姻法别居制度构建[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2 李玲;;别居制度与事实分居比较研究及立法构想[J];新疆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3 王勤芳;;从离婚障碍机制谈我国婚姻法中应增设别居制度[J];政法论坛;2008年06期

4 王勤芳;;别居制度在中国[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陈群峰;;离婚自由之调控机制[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史卫民;;中国设立夫妻分居制度的立法探讨[J];社科纵横;2007年04期

7 孟德花;我国建立别居制度的可能性[J];政法论丛;2001年03期

8 孟德花;国外别居制度比较——兼谈我国应设立别居制度[J];滨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何群;论确立我国别居制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纪萌;别居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邹路琦;我国建立别居制度探讨[D];吉林大学;2011年

3 严增娥;别居法律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702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28702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1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