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性婚姻立法可行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2 18:01
本文关键词:同性婚姻立法可行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婚姻为男女两性的结合”作为一条为人类所默认的历史法则沿袭至今。但是,随着同性恋权利运动和人权运动的发展,人们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日益宽容,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性之间已经可以成立婚姻并享有婚姻家庭方面的权利。同性婚姻,作为人类社会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婚姻形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但是在中国,同性恋现象虽然存在已久,却长期处于法律的盲点。本文试图突破这样一种蒙昧主义,坚持理性地、客观地、现实地考察这一问题。本文主要采用归纳、比较的研究方法,希望通过对同性恋现象的理性认识;通过对各国立法先例、同性婚姻立法模式的介绍;通过介绍和分析目前专家学者的学术观点的争论;通过对我国国情、历史传统的分析;通过对同性婚姻在我国建立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的研究,来阐明我国同性婚姻立法的可行性。 本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为同性恋问题概述,通过对同性恋相关问题的介绍,分析了本文所要论述问题的由来以及研究该问题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主要从实体法的角度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同性婚姻立法模式进行考察,介绍四类不同的立法模式:零星地规制模式、同居者立法模式、注册伴侣立法模式和同性婚姻立法模式。并对各种立法模式下,同性伴侣所享有的权利义务的程度和范围进行比较。 第三章介绍我国学者对同性婚姻立法问题的争论,将支持立法的观点与反对立法的观点进行比较评析,以找出我国同性婚姻立法面临的主要理论障碍。 第四章从我国历史上对同性恋的宽容、同性恋引起的艾滋病问题、同性恋的异性婚姻带来的问题以及同性恋者的人权保护问题等多方面来阐述同性婚姻立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第五章在论证了同性婚姻立法的可行性的基础上试着分析立法应考虑的因素。 结论部分,笔者提出,同性婚姻立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同性婚姻在中国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关键词】:同性婚姻 立法 可行性 自由 少数人权利 必要性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D923.9
【目录】:
- 摘要2-4
- 英文摘要4-8
- 前言8-10
- 第一章 关于同性恋的一些基本认识10-16
- 第一节 同性恋的定义及医学上的认定10-11
- 第二节 关于同性恋的成因11-12
- 第三节 同性恋者的分类12-13
- 第四节 同性恋非病理性认定13-14
- 第五节 同性恋者的现状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14-16
- 第二章 国外的立法先例和立法模式16-30
- 第一节 同性婚姻立法的几种模式16-17
- 第二节 世界各国关于同性婚姻的立法例17-27
- 第三节 几种模式评析27-30
- 第三章 国内学者关于同性婚姻立法的争论30-37
- 第一节 赞成同性婚姻的观点30-34
- 第二节 反对同性婚姻的观点34-36
- 第三节 观点评析36-37
- 第四章 同性婚姻的可能性与必要性37-49
- 第一节 中国同性恋历史及相对宽容的社会认识37-40
- 第二节 同性婚姻立法有助于解决同性恋引起的艾滋病问题40-43
- 第三节 同性恋者的异性婚姻带来的家庭问题呼唤同性婚姻立法43-45
- 第四节 同性婚姻立法有利于保护同性恋者的人权及基本权利45-47
- 第五节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整体意识的进步为立法提供可能性47-48
- 第六节 同性婚姻立法有利于控制人口数量48
- 第七节 同性婚姻立法已成国际趋势,我国不应避而不谈48-49
- 第五章 立法应考虑的因素49-52
- 第一节 用制度引导社会大众对同性恋者观念的改变49-50
- 第二节 法律应当对同性恋者享有的具体权利做出规定50
- 第三节 法律应当规制同性婚姻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50-52
-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致谢57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原婷婷;关于同性婚姻立法模式的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胡U_岚;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法理研究[D];广州大学;2011年
3 李琳琳;同性婚姻的理论阐释与制度建构[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王文丽;同性恋者的婚姻权保护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同性婚姻立法可行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09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32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