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损害的赔偿——从实体与程序双重角度讨论
本文关键词:离婚损害的赔偿——从实体与程序双重角度讨论
【摘要】: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施行至今,并没有产生预期效果。究其原因,既有实体问题存在争议的影响,也有程序上相关证据规则缺失的影响。应从实体与程序双重角度就离婚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性质、离婚过错的理解、法律关系的适格主体、应否建立夫妻间侵权责任制度等进行探讨,强化法院的调查职能以克服举证难问题。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离婚损害 赔偿 实体 程序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新《婚姻法》设立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目的在于对无过错配偶方的保护,具有填补精神损害、抚慰受害方、制裁过错方的功能。但法条规定在实体和程序均比较粗疏,给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司法适用带来诸多障碍。本文希望通过对该制度的实体与程序分析,于实务有所裨益。一离婚损害赔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浩;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探析[J];法学评论;2002年06期
2 陈苇;离婚损害赔偿法律适用若干问题探讨[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传才,凌艳传;论缔约过程中的告知制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陈红;浅析探望权的中止与恢复——《婚姻法》第三十八条第三款的理解与适用[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3 罗龙鑫;雷建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法理分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朱显荣;陈加满;;从经济学的视野看合同法的功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彭学龙;张奕峰;;“蓝色风暴”考量“反向混淆”[J];中华商标;2006年11期
6 宋怡林;法经济学的效益目标[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7 张新;析婚姻法中的探望权[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李德仁;;业主委员会诉讼主体地位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史际春,肖竹;公用事业民营化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10 蔡守秋,蔡文灿;水权制度再思考[J];北方环境;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秉镰;杜传忠;;网络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特征与政府垄断规制——兼与工业经济条件下的垄断市场比较[A];中国工业经济研究与开发促进会2005年会暨“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龙长青;;基于法经济学视角的征地补偿制度创新[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魏建;;财产的最佳利用与遗失物制度的法律选择——遗失物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A];2007年山东大学“海右”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张丽燕;;试论第三人侵害夫妻身份权的损害赔偿——兼评我国婚姻法离婚过错赔偿制度[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建;当代西方法经济学的分析范式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李玉香;现代企业无形资产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陈富良;政府规制的均衡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5 别传武;信息资源理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6 张建棣;信托收益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7 葛明珍;论权利冲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张严方;消费者保护法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谢鸿飞;法律行为的民法构造:民法科学和立法技术的阐释[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10 刁怀宏;双层经营体制的农地产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汉杰;证券信息披露法律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0年
2 廖晖;国有企业财产权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邹伟康;计算机软件版保护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4 高登立;上市公司小股东权益法律保护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5 安钢;垄断控制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6 薄燕娜;论空间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谢永江;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法律问题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尹诚;论我国违约损害赔偿法律规定的适用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张玲;无效婚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陈万进;论环境侵权与环境权的救济[D];郑州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秀华;妇女婚姻家庭条文与法律实践差距之实证调查与分析[J];河北法学;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裴文军;;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2 沈宗仁;;侵权责任法和公证赔偿辩析[J];中国司法;2011年08期
3 叶顺丽;;浅析精神损害概念之实质[J];学理论;2011年17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红;;关于审理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案件中的法律问题[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冯国超;;物权登记错误赔偿案件审理方式之选择——以《物权法》第21条为例的分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宗胜;张育红;;消费者人身伤害赔偿纠纷的法律适用[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赵明;;对适用《民法通则》第126条的举证责任之我见[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5 唐效学;叶峰;;医疗费用审查的原则及方法浅析[A];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刘光洪;;关于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赔偿制度中的几个问题[A];2005湖南省证券法制研究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7 王亚和;李芳;;论消费者权益保护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兼议广东消费者精神损害赔偿立法的意义及缺陷[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8 高晋康;廖振中;;商法学研究综述[A];中国商法年刊第三卷(2003)[C];2003年
9 赵晓飞;;国外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对我国损害赔偿立法的影响[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10 崔明辉;;关于后续治疗费用赔偿的几个问题[A];江苏省法院系统第七届法庭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安丰 袁彪;离婚损害赔偿案中的举证责任[N];江苏法制报;2010年
2 豫兵邋李学峰;关于校园赔偿案的思考[N];国际商报;2007年
3 何 志;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应完善[N];人民法院报;2004年
4 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 张丹华;浅谈校园伤害赔偿案件的归责原则[N];汕头日报;2011年
5 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 张媛媛;校园伤害赔偿案件归责原则之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1年
6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梁慧星;医疗损害赔偿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上)[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东法;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N];江苏科技报;2008年
8 石松林;如何理解遗失支票赔偿案件的性质[N];江苏经济报;2003年
9 陈新伟(作者单位:无锡市公安局);刍议交通损害赔偿案件中保险公司的诉讼地位[N];江苏法制报;2006年
10 ;医疗侵权赔偿案件需选准诉讼时效[N];保健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钦杰;英美侵权法上注意义务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代鹏;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之探讨[D];苏州大学;2003年
2 程昱晖;论我国离婚损害赔偿的范围和法律适用[D];郑州大学;2003年
3 黄婉如;离婚损害赔偿之探讨[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李振艳;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D];外交学院;2003年
5 孙忠耘;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审判实践中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6 王瑛;离婚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7 韩向田;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张宇;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李红芬;我国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10 李梦松;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826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582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