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家庭暴力防控的理论分析和机制完善

发布时间:2017-08-09 12:10

  本文关键词:家庭暴力防控的理论分析和机制完善


  更多相关文章: 家庭暴力 公权力 预防和控制


【摘要】: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暴力是影响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消极因素,更是侵害家庭成员人身权利的违法行为。家庭暴力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其原因是极为复杂的,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却缺乏实际操作性,涌现出诸多家庭暴力受害者救济难的问题。由此,对家庭暴力法律问题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保护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权利,促进平等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除前言和结语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了家庭暴力本质的讨论,通过对家庭概念,精神暴力的讨论界定了本文要讨论的家庭暴力概念,限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描述了家庭暴力的法律特征,比较了家庭暴力与虐待行为、家庭暴力与一般暴力行为的区别。 第二部分通过家庭暴力成因和影响的分析详细阐述了家庭暴力防控的理论背景和防控的必要性,着重讨论了家庭暴力防控的主体——公权力在家庭暴力防控中的合法性和理论依据;公权力在家庭暴力防控中与个人隐私权以及同受害妇女自主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第三部分重点介绍和评述和剖析了加拿大、美国、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反家庭暴力的防控机制。提出在借鉴国外家庭暴力防控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家庭暴力防控的法律机制。 第四部分在分析我国家庭暴力防控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家庭暴力法律防控的总体构想,从预防和控制两个方面提出完善建议。通过构建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教育体系和将社区治理纳入防控体系来预防家庭暴力发生;通过明确和加强公安机关在介入家庭暴力案件中的职责、建立保护令制度,完善临时救济措施、变革调解制度在家庭暴力防控中的适用、完善家庭暴力案件适用的诉讼程序以及健全家庭暴力法律责任体系来完善家庭暴力发生后的控制和救济体系。
【关键词】:家庭暴力 公权力 预防和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D913.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目录7-9
  • 前言9-11
  • 1 “家庭暴力”的界说11-17
  • 1.1 “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11-15
  • 1.1.1 本文对“家庭”含义的取舍12-13
  • 1.1.2 由“暴力”一词质疑“精神暴力”13-14
  • 1.1.3 本文中“家庭暴力”的概念界定14-15
  • 1.2 家庭暴力与类似概念的比较15-17
  • 1.2.1 家庭暴力与虐待的比较15
  • 1.2.2 家庭暴力与一般暴力的比较15-17
  • 2 家庭暴力防控的理论基础17-28
  • 2.1 存在的原因17-20
  • 2.1.1 从家庭暴力当事人角度考察17-18
  • 2.1.2 从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角度考察18-20
  • 2.2 防控的必要性20-23
  • 2.2.1 家庭暴力是对受害妇女人权的侵犯21
  • 2.2.2 家庭暴力阻碍平等观的代际传递21-22
  • 2.2.3 家庭暴力影响了秩序的稳定22-23
  • 2.3 防控中的公权力23-28
  • 2.3.1 公权力的涵义和职能23-25
  • 2.3.2 公权力防控家庭暴力的可行性25-28
  • 3 域外家庭暴力防控机制的剖析28-34
  • 3.1 防控机制现状28-29
  • 3.2 对防控机制的评价29-34
  • 3.2.1 容忍度为零的立案标准29-30
  • 3.2.2 保护令制度30-31
  • 3.2.3 防控家庭暴力的法律环境31-34
  • 4 我国家庭暴力防控机制的完善34-46
  • 4.1 防控机制的乏力34-36
  • 4.2 预防体系的完善36-38
  • 4.2.1 构建反家庭暴力法制观教育体系36-37
  • 4.2.2 将社区治理模式纳入家庭暴力预防体系37-38
  • 4.3 对受害妇女救济措施的完善38-46
  • 4.3.1 明确和强化公安机关在家庭暴力案件中的职责39-40
  • 4.3.2 建立保护令制度,,完善临时救济措施40-41
  • 4.3.3 变革调解制度在家庭暴力防控中的适用41-42
  • 4.3.4 完善家庭暴力案件适用的诉讼程序42-43
  • 4.3.5 健全家庭暴力法律责任体系43-46
  • 5 结语46-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1
  • 附录51-52
  • 独创性声明52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毅;;公安机关干预家庭暴力的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2 ;幸福生活的雷区——家庭暴力心理探秘[J];科学生活;2009年12期

3 杨秀芝;曹咏;;让女性远离家暴[J];法庭内外;2011年07期

4 罗清;;美国反家庭暴力立法的三波浪潮及其可能走向[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杨白;;家庭暴力及其法律救济[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8期

6 夏莉;;“家暴”受害者离婚诉讼指引[J];家庭科技;2011年09期

7 寒竹;;公权力对社会安全负有责任[J];社会观察;2011年09期

8 郭丽娟;;对“家庭暴力”的法律理解[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年07期

9 张留营;;浅议当前家庭暴力[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10 卢文捷;;家庭暴力界定之要素考察[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0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婷;;论采矿权的法律性质及合法煤矿企业的权益保护——从广东梅州关停全部煤矿引发的思考[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6年

2 陈阳;;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之考察[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李彩栶;;浅谈《物权法》的施行对烟草专卖执法理念的影响[A];中国烟草学会2008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王周户;安子明;;罚没收入使用制度研究[A];财产权与行政法保护——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晓伟;;城市规划“公权力”与“公信力”价值取向之辩——NGOs参与汶川抗震救灾的规划启示[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胡庆钢;黄幼朴;陈伟明;王敏锋;徐卡迪;;“修补型规划”探索——以杭州市文晖单元控规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冉冉;;浅析家庭冷暴力及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8 许菡若;;刍议我国家庭冷暴力的现状、特点及其危害性[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卢材珍;;家庭暴力现象探微[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10 杨克瑞;;公权力消解与教育寻租治理[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水海;公权力介入家庭私领域的理由[N];法制日报;2006年

2 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陈敏;家庭暴力:公权力岂能置之度外[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徐伟邋陈丽平;公权力因何强势介入家暴[N];法制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陈丽平;女性以暴制暴犯罪源于立法缺位[N];法制日报;2009年

5 信息员 刘李娜;杭州规定“外人”有权制止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谭亚明;敢于对家庭暴力说“不”[N];中国人口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戎明昌 通讯员 林劲标 苏倩雯 刘天然 实习生 肖瑾怡 张红;让家庭暴力受害者敢于说“不”[N];南方日报;2009年

8 本报实习记者 路倩雯;反家暴离我们有多远?[N];光明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陈勇 李军 通讯员 彭迪 王力夫;部门联动反家暴[N];湖南日报;2011年

10 王志振;家庭暴力知多少[N];安徽经济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为;公权腐败的网络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柳娜;家庭暴力中严重躯体施暴行为的代际传袭:从心理—社会—精神病理—遗传学角度探讨[D];中南大学;2011年

3 张勇;孕期家庭暴力与孕妇心理、产后抑郁、新生儿神经生化及遗传—环境交互作用对婴儿认知行为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4 邢红枚;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杀夫犯罪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5 胡亚球;程序安全论[D];苏州大学;2006年

6 秦志远;论基于性别的家庭暴力的民法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7 郝军启;1980年代小说的家庭伦理叙事[D];吉林大学;2009年

8 黄宇;婚姻家庭法之女性主义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9 王向贤;亲密关系中的暴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10 王习加;公权力配置资源与预防腐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健;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法律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洁;关于甘肃省张掖市家庭暴力现象的调查报告[D];兰州大学;2010年

3 梁雪爱;和谐视域下家庭暴力的道德成因与教育对策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0年

4 辛桂香;家庭暴力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丁彦;论家庭暴力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冬然;自我认知和社会支持[D];复旦大学;2010年

7 张莉;家庭暴力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8 闫晗;家庭暴力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纪明希(Michelle Jackson);赋权女性[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杨艳芹;我国家庭冷暴力法律救助措施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45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645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3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