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身份情谊行为
本文关键词:论身份情谊行为
【摘要】:婚姻家庭法较其他民法规范更具身份法属性,基于其浓厚的伦理感情底色,在没有足够充分且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应将婚姻家庭领域的身份行为特别是身份协议推定为情谊行为。身份情谊行为可分为以人身权益为主的身份情谊行为和以财产权益为主的身份情谊行为,当前婚姻家庭法学理论对身份情谊行为的惯性思维判断是认定相关身份协议违反善良风俗原则而无效,这不是妥当的价值判断结论,仍属于法律中心主义特别是财产法中心主义的产物。
【作者单位】: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关键词】: 身份行为 情谊行为 身份情谊行为
【基金】:中国法学会201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民事证据思维与司法公正保障”[项目编号CLS(2013)D136]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民法规范论”(项目编号10FFX009)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法学方法论与中国民商法研究”(项目编号13&ZD15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情谊大国,中国社会是一个讲人情面子的社会,情谊行为在我国有深厚的存在基础。我国有关情谊行为的司法实务案例特别丰富,但对情谊行为的理论研究却相对薄弱。实际上,情谊行为(Gef錬lligkeit)在民法学上也不是一个有确定含义的概念,它产生于德国判例,是一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兆利;;公婆与儿媳的“香火协议”为何无效[J];湖南农业;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华;客观真实是诉讼证明的终极目标——诉讼证明标准之理性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2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3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4 唐青才;朱德全;;主体间性哲学视角下的德育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5 周云水;;从《礼仪问答写卷》看吐蕃伦理文化与儒家伦理的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6 赵天宝;;大学生新生入学教育刍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1期
7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8 周世中;;西方法的合理性思想的演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9 李学宽;郭志远;;反传闻规则对我国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1期
10 肖顺武;;试论民法意思自治理念之嬗变——基于民事主体视角之解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长军;;财产理论与建构和谐社会[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下)[C];2011年
2 吕健;赵伟;;孟子道德自律思想及其现代启示[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3 陈绪新;;“被迫现代性”与当代中国伦理精神重构——我们需要一种积极伦理学[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4 刘月岭;;康德意志自由的三重境界[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仁贵;;再论伦理与道德的关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杜早华;;论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危机——从自律与他律的平衡看[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田海平;;宪政伦理的问题意识与政治担当[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9 赵一强;;契约和谐及其伦理实现[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王雷;;效率与激励视角下公民财产权与国家征收权的均衡——来自城市房屋征收个案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朱新春;莱布尼茨自然有机论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薇;鄱阳湖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范园园;我国行政程序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玉玉;论检察机关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原告资格[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邈;突发事件中紧急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秦璐;网络舆情引导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锋;人格权请求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莉;婚姻家庭领域内妇女权益保障的现状与对策[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2 宫桂杰,隋力力;论中国婚姻家庭及妇女解放[J];长春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3 赵尉杰;中国经济特区婚姻家庭的动荡与裂变[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4期
4 范莉莉;婚姻中隐私权的内涵特点及其保护[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闪婚”现象 专家言后患无穷[J];健康必读;2006年09期
6 ;该“挠挠”你的婚姻了?[J];健康大视野;2009年16期
7 韩硕;;省婚姻家庭咨询服务中心在莱芜举办女性参政心理支持讲座[J];祝你幸福(知心);2010年05期
8 辛汝忠;;婚姻诊所[J];人民调解;1994年01期
9 来建强;;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灵暗室的掌灯人[J];就业与保障;2007年06期
10 ;相思树[J];爱情婚姻家庭(新情男女);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乾金;;压力系统模型-解读婚姻[A];2011年浙江省心身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郭璇;;论中国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地位[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姜乾金;;和谐婚姻=“爱”+“适应”——压力系统模型的和谐婚姻宣传指南[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辛nr;;从关键词和流行语看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婚姻家庭的变化[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性别视野下的中国道路和社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张跃;代世萤;;《司岗里》传说与佤族婚姻家庭形态[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6 宋大敏;;试论妇女在婚姻家庭中的自我解放[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增庆;魏莉;闵汉珍;刘筱娴;;婚姻家庭冲突与婚姻危机的影响因素[A];中南六省性学会第一次学术年会暨湖北省性学会第二届第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程小丽;;扫描“80后”离婚状况[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赵彦;;新加坡华人青年婚姻家庭状况调查与分析[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金石;;论财产占有与婚姻家庭的演变[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景春;婚姻家庭的另类诠释[N];中国邮政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蔡敏;离婚率攀升 婚姻家庭指导师走红[N];经济参考报;2006年
3 本报高级记者 伏桂明;婚姻解压不妨试试“年审制”[N];沈阳日报;2010年
4 周欣;婚姻“保鲜”须循规[N];保健时报;2005年
5 记者 张咏梅;培养更多更专业的婚姻家庭咨询师[N];北京人才市场报;2010年
6 记者 王阿敏;婚姻家庭问题让信访女性“满腹委屈”[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法律如何让婚姻家庭更和睦[N];工人日报;2010年
8 记者 刘琼;企业家:向婚姻学管理[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关力;婚姻家庭咨询师[N];工人日报;2007年
10 鸽子;将幸福的婚姻进行到底[N];云南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南;中越跨境民族婚姻家庭习惯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马荟;当代中国婚姻法与婚姻家庭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3 王跃生;1930-1990:华北农村婚姻家庭变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林葆先;中国婚姻法的伦理审视[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丽萍;理想、女性、习俗[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举;性与秦汉社会[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琼雯;家庭权初论[D];苏州大学;2013年
8 丁桂芳;哈尼族奕车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9 赵万智;存“异”求“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穆红琴;山西省永济县家事审判实践变迁及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宏飞;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婚姻家庭的发展变化[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董海英;恩格斯婚姻家庭观及其对解决当代中国婚姻家庭问题的价值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2年
3 毛秀爱;社会工作介入婚姻危机人群的可行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张营;中国东部农村婚姻支付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5 杨侠;实践关系视野中的婚姻信任危机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6 黄蕾;1949年10月至2010年中国大陆婚姻家庭史研究发展[D];扬州大学;2011年
7 肖强;婚戒、婚姻策略与中国家庭结构变动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云云;社会转型期我国人口婚姻匹配结构与婚姻质量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9 孙敏娟;妇女婚姻家庭自主权状况的调研报告[D];青海民族大学;2013年
10 廖先勇;中山市N镇社工综合服务中心婚姻家庭服务的经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26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726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