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婚姻法论文 >

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9 06:17

  本文关键词: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夫妻共同债务 范围认定 举证责任 引发的问题


【摘要】: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共同对外负债、夫妻为共同的婚姻生活所负债务以及夫妻因共同财产所负债,对债权人而言,夫妻为连带债务人,不但可以要求夫妻用共同财产清偿,也有权对夫妻任何一方的个人财产提出清偿请求。其具有发生原因多样性、在发生时间上不限于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及义务主体之间承担连带责任等特征。我国立法对离婚案件夫妻共同债务范围认定的有关规定存在的缺陷是:第一,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范围缺乏科学合理的界定;第二,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虽然对保护债权人利益有积极作用,也有利于法院简化程序,及时解决纠纷,但其在保护债权人利益时,明显不利于保护配偶另一方的利益,因为它无法防范配偶一方伪造债务,特别是与第三人恶意串通伪造债务;加之离婚案件中对夫妻共同债务问题多采用推定规则将举证责任强行分配给债务人的配偶不符合公平正义原则。立法的这些缺陷引发了实践中夫妻双方串通借离婚逃避债务损害第三人利益及离婚案件中当事人一方恶意伪造债务进行诉讼欺诈现象的频频发生,怎样正确处理夫妻共同债务问题成为司法实践中日益困扰法官的难题,实践中一部分判决对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与客观事实相悖,不符合法律的公平正义原则,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为防范此类侵权现象的发生,建议从立法和司法上完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具体有如下几点设想:1设立夫妻大额债务共同签字制度,2完善离婚案件中夫妻债务处理的规则,3明确夫妻个人债务与共同债务之争的举证责任,4增补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5完善夫妻财产登记制度,6科学界定夫妻共同债务范围。 本文通过阐述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特征和法律规定,结合相关案例从离婚诉讼中一方当事人通过伪造债务、擅自借款等行为侵占夫妻共同财产,而另一方举证难无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入手,对现行《婚姻法》及其《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夫妻共同债务认定的立法缺陷及举证责任分配的相关规定进行评析,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探讨正确解决夫妻共同债务认定问题的对策,提出完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完善我国相关立法的建议,以期对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有所裨益。
【关键词】:夫妻共同债务 范围认定 举证责任 引发的问题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3.9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目录7-8
  • 前言8-9
  • 1 离婚案件中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及特征9-12
  • 1.1 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9-10
  • 1.2 夫妻共同债务的特征10-12
  • 2 离婚案件夫妻共同债务范围认定的立法缺陷及引发的问题12-19
  • 2.1 立法关于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范围的规定及缺陷分析12-15
  • 2.2 审判实践中引发的问题15-19
  • 3 离婚案件夫妻共同债务范围认定标准及评析19-23
  • 3.1 "实质性"标准19-20
  • 3.2 "推定性"标准20
  • 3.3 对两个认定标准的利弊分析20-23
  • 4 离婚案件夫妻共同债务举证责任分配的立法缺陷及实践问题23-27
  • 4.1 立法有举证责任的规定23
  • 4.2 立法有关举证责任分配的缺陷23-24
  • 4.3 立法缺陷引发的实践问题24-27
  • 5 完善夫妻共同债务制度的对策与建议27-32
  • 5.1 设立夫妻大额债务共同签字制度27
  • 5.2 完善离婚案件中夫妻债务处理的规则27-29
  • 5.3 明确夫妻个人债务与共同债务之争的举证责任29
  • 5.4 增补日常家事代理权制度29-30
  • 5.5 完善夫妻财产登记和公示公信制度30
  • 5.6 科学界定夫妻共同债务范围30-32
  • 结束语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郑磊;王海栗;;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孙鹏;民法上信赖保护制度及其法的构成——在静的安全与交易安全之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07期

3 唐雨虹;;夫妻共同债务推定规则的缺陷及重构——《婚姻法司法解释(二)》第24条之检讨[J];行政与法;2008年07期

4 穆英慧,黄顺林;离婚时夫妻共同债务承担问题法理探讨——对新《婚姻法》第41条分析[J];政法论丛;2003年04期

5 史浩明;论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J];政治与法律;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8187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8187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1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