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中的受虐妇女综合症的法律思考
本文关键词:家庭暴力中的受虐妇女综合症的法律思考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发达国家通行的家庭暴力中的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及其在司法实践中,作为专家证言成为长期受暴的妇女以暴制暴行为应当减轻、从轻、甚至免予处罚的理由,谈谈借鉴该理论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运用的必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家庭暴力 综合症 正当防卫
【分类号】:D923.9
【正文快照】: 近几十年来,发达国家在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方面,已发展出一整套成熟的理论,其中最著名的,是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或受虐配偶综合症)。家庭暴力的现状我国《婚姻法》修正案第三条规定“禁止家庭暴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丙新;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的冲突[J];法学论坛;2001年05期
2 刘远;刑法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江宜怀;危害公共安全罪若干问题研究(二)[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4 李娜,罗欣;略论新刑法中的轻刑化问题[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周剑君,彭峥嵘;刑罚理念的历史性嬗变──浅论英国替刑制度[J];当代法学;2001年09期
6 李韧夫;李杏;;罪刑法定下刑法人性化的实现[J];当代经理人(中旬刊);2005年04期
7 冯凡英;关于量刑情节的几个问题[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邵维国;论罚金刑的道义报应根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邵维国;论扩大罚金刑适用范围的理论根据[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叶晓川,李定轶;生与死的冲突及抉择——安乐死在我国能否合法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红;罪刑法定原则与近代中国刑法之变迁[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2 吴富丽;刑法谦抑实现论纲[D];吉林大学;2007年
3 董晓松;刑法中的事后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邹韶红;夫妻暴力社会心理高危因素及其预防性心理干预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5 王明高;中国预防和惩治贪官外逃模型与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王恩海;刑罚差异性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7 曲新久;刑事政策的权力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孙文红;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司法理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陈磊;商业瞒骗走私犯罪刑法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刘亚娜;持有型犯罪的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延红;试论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的认识和适用[D];山东大学;2007年
2 扈炳刚;和谐视野下刑事不起诉的理性思考和现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雪芹;暂缓起诉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陈小平;论刑事不起诉制度及其完善[D];湘潭大学;2006年
5 穆鑫;论刑罚适用价值理念及其在量刑中的应用[D];安徽大学;2007年
6 程贺晓;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适用之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7 刘碧波;相对不起诉裁量制度的适用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8 李贵武;当代国际法价值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9 张贯修;量刑程序性规则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纪素华;附条件不起诉及其诉讼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慧珍,蒋晓华;“家庭暴力”侵害妇女上海300余妇女向妇联求救[J];道德与文明;1994年02期
2 陈新欣;加强综合治理 制止家庭暴力──上海首开“保护妇女权益,,制止家庭暴力”研讨会[J];妇女研究论丛;1994年01期
3 ;学人热谈:家庭暴力[J];妇女研究论丛;1994年03期
4 姜春;伊甸园之梦——家庭暴力引起纵火现象扫瞄[J];云南消防;1994年05期
5 马治国,杜鹂;家庭暴力的法律控制[J];妇女研究论丛;1995年02期
6 李秀华,冯兆蕙;家庭暴力与中国妇女人权的法律保障与完善[J];河北法学;1995年05期
7 孙晓梅;消除家庭暴力——对农村妇女受暴力侵害的调查[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8 ;国外有关家庭暴力的文献摘要[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9 钟康安,梁东;家庭暴力受虐妇女法医学鉴定69例分析[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6年03期
10 毛磊;家庭暴力扫描[J];记者观察;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材珍;;家庭暴力现象探微[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2 陈新欣;;文化转型与婚姻中的暴力[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歌雅;;家庭暴力的背景因素与惩处机制[A];《文化转型中的妇女与婚姻家庭》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王孔宝;史为栋;;159例家庭暴力损伤的法医学鉴定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张钦廷;;合并自杀的他杀研究(综述)[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6 李爱民;董建英;朱桂花;杨红梅;李鹏;;对遭受家庭暴力的妇女的急诊医疗服务[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关鑫;邢晓璐;;论新《婚姻法》的不足[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8 王小婷;张照东;;新《婚姻法》评述[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戴斌;;社会因素对妇女精神卫生的影响及对策探讨[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10 孙苑芳;孙越隆;;关于家庭暴力的社会学思考——贵阳市个案研究[A];贵州省社会学学会“民族、区域、社会发展研讨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社会性别意识:婚姻法修改新支点[N];中国妇女报;2000年
2 姚鹏;联手维权聚合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3 记者 田鹰;妇女受暴力侵犯调查亮相[N];中国妇女报;2000年
4 北京市高法法医鉴定室 鲁涤 张凤芹;隐蔽的暴力 严重的伤害[N];中国妇女报;2000年
5 ;家庭暴力应当制裁[N];中国妇女报;2000年
6 中华女子学院法律系 张荣丽;惩治家暴的三个层次[N];中国妇女报;2000年
7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检察院 申磊;摆脱家庭暴力你能做什么?[N];中国妇女报;2000年
8 毕淑敏;去学女儿拳[N];中国妇女报;2000年
9 ;家庭暴力轻的也应法治[N];中国妇女报;2000年
10 张俊凤;用法规制止家庭暴力[N];中国妇女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刚义;政治文明与法律服务的社会化[D];吉林大学;2004年
2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3 曹玉萍;湖南家庭暴力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黄国平;女性服刑人员中精神创伤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关系以及PTSD的心理学、认知功能、神经生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邹晓红;中国妇女权利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张晨阳;从理想国到日常生活[D];复旦大学;2006年
7 王向贤;亲密关系中的暴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莉;家庭暴力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2 王玲;家庭暴力的界定与法律防控[D];厦门大学;2002年
3 禹芳琴;家庭暴力的伦理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郭开元;中国家庭暴力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叶新发;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王琴辉;从家庭暴力看当代中国妇女地位[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丁彦;论家庭暴力犯罪[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陈飞;我国家庭暴力的民事责任问题初探[D];广西大学;2004年
9 张文娟;民事保护令制度浅析——以台湾民事保护令制度为中心[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刘涛;家庭暴力防卫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9289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yflw/928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