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1-19 11:23

  本文关键词:证券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安徽财经大学》 2014年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

琚焱  

【摘要】: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拥有的评级裁量权不仅能够影响发行人的融资成本,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影响客户的商业行为。但长期以来,评级报告被认为只代表评级机构自身对投资风险的看法,即使投资者受到评级误导,评级机构也无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安然事件和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信用评级机构作为金融市场“守门人”的形象受到质疑。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长期游离于司法规制之外,主要依靠政府规制和市场行业自律的约束,缺乏统一的法律责任体系。有必要通过完善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立法,调整证券信用评级机构与公众投资者、发行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保护公众投资者和被评级方的合法利益,提高证券信用评级机构作为中介机构应该具有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美国的案例中,法院采取的是逐案认定的方式,考量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评级用途等具体因素后,判断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是否应该援引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保护。对比欧盟在金融危机前后出台的监管法令,新增的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民事责任条款无疑成为亮点。当证券信用评级机构出于故意或重大过失违反该法规并影响到投资者作出购买决策,投资者有权提出私人诉讼。 虽然我国评级业暂时处于初级阶段,人们担心严厉的法律环境约束信用评级业的发展。但是应吸取美国、欧盟关于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立法经验,不能任由信用评级机构先发展后规范,出了问题再治理,应该在培育市场的同时注重法律责任的构建。对行政责任的构建中,确定行政监管主体,细化信用评级机构的违法行为,对其相关违法行为的认定应当明确。对刑事责任的构建中,考虑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司法解释明确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提供的虚假文件与投资者损失的因果关系的认定。尤其着重于对我国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民事责任构建,包括科学规定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等中介组织的第三人法律责任的规定;合理区分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类型;扩大《证券法》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8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屈茂辉;;论民法上的注意义务[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2 聂飞舟;;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演变与发展动向——多德法案前后[J];比较法研究;2011年04期

3 聂飞舟;;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反思及启示——以司法判例为视角[J];东方法学;2010年06期

4 刘迎霜;;“发行方付费”模式下的信用评级法律迷局解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陈洁;;评级机构侵权责任之构造——以公众投资者因评级错误导致投资受损为视角[J];法律适用;2012年03期

6 罗培新;;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之完善[J];法学杂志;2009年07期

7 朱慈蕴;陈彦晶;;评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围绕会计界与法律界的观点冲突展开[J];法学评论;2007年04期

8 金凌;;略论注意义务对我国侵权行为法的启示[J];法学评论;2009年02期

9 罗培新;;美国新自由主义金融监管路径失败的背后——以美国证券监管失利的法律与政治成因分析为视角[J];法学评论;2011年02期

10 廖焕国;;注意义务与大陆法系侵权法的嬗变——以注意义务功能为视点[J];法学;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国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浅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缪因知;;金融危机中的政府干预:有所为与有所不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金文杰;;后危机时代全球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及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李长健;罗洁;;金融发展权理论下农村社区金融法律制度研究——基于中美社区金融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5 郭玮;;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以我国的立法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屈茂辉;;论民法上的注意义务[J];北方法学;2007年01期

7 赵万一;蒋英燕;;论不作为侵权及其法律完善[J];北方法学;2010年01期

8 吴云峰;;后危机时代我国金融创新监管的法律因应之道——以美国次贷危机为视点[J];北方法学;2011年04期

9 杨帆;;论责任保险对侵权诉讼司法裁判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尹志强;侵权行为概念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杨柳;;关于在美国信用评级行业引入竞争机制的争论及启示[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4 姚兵兵;;销售商在专利侵权中赔偿责任的确定——过错侵权理论的运用[A];专利法研究(2003)[C];2003年

5 刘五生;朱永康;诸晓鸣;管丽娟;徐东;;行政执法中的谨慎义务研究——以英美侵权法谨慎义务理论为视角[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6 皮轶之;赵鸣;;违约或侵权——论不当出生损害赔偿诉讼法律之维[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7 王婷;;危机下的反思:我国信用评级法律责任问题研究[A];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陕西省金融学会第十九届金融征文获奖论文集[C];2011年

8 杨垠红;;民事救助义务初论——兼谈刑法对侵权法的影响[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强;TRIPS协议与商业秘密民事救济制度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锦;环境法律责任与制裁手段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段荣芳;体育运动伤害侵权责任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聂飞舟;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杨柏国;中国私募证券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黄鑫;信用评级的本质属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于林洋;广告荐证的法律规制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若蓓;论道路交通事故归责原则[D];河北大学;2009年

2 黄德庆;信用评级制度公信力的法律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卢颖;证券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莉颖;论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之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许力涛;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曹康明;论第三人侵害债权及其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陆经纬;资产证券化中的信用评级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臣勇;基于信用评级的中小企业财务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迪玉;论共同加害行为的要件及责任分担[D];湘潭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利国,曾宇熙;中国内地与普通法系地区会计师法律责任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2 聂飞舟;;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演变与发展动向——多德法案前后[J];比较法研究;2011年04期

3 吴婷婷;;中国金融国际化进程:回顾与展望——基于金融国际化表现维度的研究视角[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陈三毛;;美国信用评级业及其未来的监管政策调整[J];当代财经;2009年03期

5 聂飞舟;;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反思及启示——以司法判例为视角[J];东方法学;2010年06期

6 罗培新;;后金融危机时代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之完善[J];法学杂志;2009年07期

7 赵娟,田雷;论美国商业言论的宪法地位——以宪法第一修正案为中心[J];法学评论;2005年06期

8 缪静;论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J];法学;2002年08期

9 吴志攀;;华尔街金融危机中的法律问题[J];法学;2008年12期

10 伍巧芳;;《2010年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述评[J];法学;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严婷;[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2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谢识予;[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程合红;[N];上海证券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大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仲伟珩;专家第三人责任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姚欢;注册会计师对第三人的民事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亚;过失导致第三人纯经济损失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3 黄劲;民事注意义务研究[D];湖南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怡西;;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法律制度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9期

2 倪受彬;施丹婷;;金融危机背景下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初探[J];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3 匡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民事责任的构想[J];知识经济;2011年14期

4 王彦鹏;;管控的失语与权力的高歌——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助推次贷危机根源论[J];金融法苑;2009年01期

5 聂飞舟;;美国信用评级机构法律监管演变与发展动向——多德法案前后[J];比较法研究;2011年04期

6 朱光耀;;国际信用评级体系亟待重塑[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06期

7 郑良芳;;信用评级权失控严重威胁国家经济金融安全[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读者来信[J];中国新闻周刊;2011年31期

9 罗萌;;信用评级机构的立法监管[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8年12期

10 江涌;;中国资本市场:谁来看门[J];世界知识;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真;;信用评级:信用机制的商法保障[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2 王福新;;建立保险公司评级制度 完善保险信用体系[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3 张宁;陈迪红;樊毅;;声誉理论下我国保险公司信用评级制度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魏忆龙;;推展中国的知识产权证券化[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5 吴宣恭;;当前这场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6 应望江;秦慈;缪愫生;曹华叶;黄霞;程红;黎沂鑫;曾鹏;缪佳易;马妙武;;CMOs模式在我国抵押贷款证券化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2—2003年度)[C];2003年

7 洪玫;;我国人才信用环境建设问题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8 彭军;邓淑莲;;美国财政透明度实现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漆彤;;国际金融秩序改革——欧盟、美国与新经济体之间的博弈[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杨玲玲;;浅谈会计诚信治理与政府监管[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静;[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马红漫;[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刘俊剑;[N];经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张牧涵;[N];市场报;2006年

5 邵钰;[N];商务时报;2007年

6 宋焱;[N];金融时报;2008年

7 ;[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本报记者 家路美;[N];证券日报;2009年

9 齐东野;[N];中国证券报;2003年

10 FN记者 杨建莹;[N];金融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剑;民营企业信用评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李恩友;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3 李奎;中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缪心毫;跨境资产证券化中的私人治理法律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王克;中国公司债券融资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6 夏龙;先赔保险信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陈忠谦;上市公司收购若干法律问题[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张若钦;资本社会化及其相关制度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陈竹华;证券法域外管辖权的合理限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耿玉新;股权分置改革经济学解析[D];吉林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琚焱;证券信用评级机构法律责任问题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李旸;后危机时代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卢颖;证券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常德鹰;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孔欣琦;美国证券信用评级制度改革及其启示[D];暨南大学;2011年

6 陈怡西;证券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陈思瀚;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模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汪炜;我国企业信用评级体系研究[D];江苏大学;2006年

9 李鑫;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李宁;我国推行商业房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证券信用评级法律制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84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2384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18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