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与监管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9 18:45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兴起是用户需求、技术发展和制度创新的结果,为我国的金融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创造了商业新业态的奇迹,开拓了长尾市场,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和扩大了就业,为逐步实现普惠金融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增长点。但互联网金融一方面涉及互联网,另一方面涉及金融业,兼具着两者共同的风险,风险更加复杂、扩散速度更快,也更难控制,因此有必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监管。但目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尚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监管方式存在短板,导致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存在诸多不到位的地方。本文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类型和特征,构建了互联网金融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经验,从监管模式、监管制度、监管方式三个层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对策与建议。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图 2-2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资料来源:2017 年 12 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开拓了长尾市场,进了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为逐步实现普惠金融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6 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规模超过了 4 亿。其中网络信贷用户规模达到了 1.6 亿,同比增23.6%;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到了 4.4 亿,同比增长 34.7%。
图 2-2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资料来源:2017 年 12 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开拓了长尾市场,促进了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为逐步实现普惠金融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6 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规模超过了 4 亿。其中网络信贷用户规模达到了 1.6 亿,同比增长23.6%;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到了 4.4 亿,同比增长 34.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和防控[J]. 杨新宇. 现代国企研究. 2018(02)
[2]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及发展趋势[J]. 刘书博. 现代商贸工业. 2016(24)
[3]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及其监管国际经验研究[J]. 孟夏,王春萍. 吉林金融研究. 2016(09)
[4]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J]. 宋环宇. 财经界(学术版). 2016(10)
[5]互联网金融监管“宏观—微观”协同框架研究[J]. 刘志洋.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6(02)
[6]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及体系构建[J]. 尹海员,王盼盼. 财经科学. 2015(09)
[7]证券交易与监管制度反思[J]. 巴曙松,朱虹. 中国金融. 2015(15)
[8]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与监管研究[J]. 李琼,吴兴刚. 武汉金融. 2015(04)
[9]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监管研究——以P2P平台、余额宝、第三方支付为例[J]. 廖愉平. 经济与管理. 2015(02)
[10]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 吴晓求. 财贸经济. 2015(02)
博士论文
[1]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度量、监管博弈与监管效率研究[D]. 贾楠.吉林大学 2017
[2]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问题研究[D]. 刘旭辉.中共中央党校 2015
硕士论文
[1]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与监管研究[D]. 刘达.山东大学 2017
[2]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及其防范研究[D]. 钱才银.湖北民族学院 2017
[3]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D]. 黄浩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4]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D]. 梁伟.河北师范大学 2016
[5]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D]. 李小会.安徽财经大学 2016
[6]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D]. 张乐.山东财经大学 2016
[7]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D]. 高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8]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政府监管研究[D]. 陈轩昂.华东政法大学 2016
[9]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D]. 朱玲莹.新疆大学 2015
[10]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D]. 孙楠.辽宁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74287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图 2-2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资料来源:2017 年 12 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开拓了长尾市场,进了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为逐步实现普惠金融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6 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规模超过了 4 亿。其中网络信贷用户规模达到了 1.6 亿,同比增23.6%;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到了 4.4 亿,同比增长 34.7%。
图 2-2 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及其占网民比例资料来源:2017 年 12 月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金融得到迅猛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众筹、互联网基金、互联网保险等互联网金融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开拓了长尾市场,促进了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为逐步实现普惠金融发挥了现有金融机构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2016 年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用户规模超过了 4 亿。其中网络信贷用户规模达到了 1.6 亿,同比增长23.6%;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到了 4.4 亿,同比增长 34.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监管和防控[J]. 杨新宇. 现代国企研究. 2018(02)
[2]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及发展趋势[J]. 刘书博. 现代商贸工业. 2016(24)
[3]互联网保险业务发展及其监管国际经验研究[J]. 孟夏,王春萍. 吉林金融研究. 2016(09)
[4]关于当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若干思考[J]. 宋环宇. 财经界(学术版). 2016(10)
[5]互联网金融监管“宏观—微观”协同框架研究[J]. 刘志洋. 金融经济学研究. 2016(02)
[6]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现状及体系构建[J]. 尹海员,王盼盼. 财经科学. 2015(09)
[7]证券交易与监管制度反思[J]. 巴曙松,朱虹. 中国金融. 2015(15)
[8]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与监管研究[J]. 李琼,吴兴刚. 武汉金融. 2015(04)
[9]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及其风险监管研究——以P2P平台、余额宝、第三方支付为例[J]. 廖愉平. 经济与管理. 2015(02)
[10]互联网金融:成长的逻辑[J]. 吴晓求. 财贸经济. 2015(02)
博士论文
[1]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度量、监管博弈与监管效率研究[D]. 贾楠.吉林大学 2017
[2]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问题研究[D]. 刘旭辉.中共中央党校 2015
硕士论文
[1]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与监管研究[D]. 刘达.山东大学 2017
[2]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及其防范研究[D]. 钱才银.湖北民族学院 2017
[3]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D]. 黄浩胜.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7
[4]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研究[D]. 梁伟.河北师范大学 2016
[5]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D]. 李小会.安徽财经大学 2016
[6]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研究[D]. 张乐.山东财经大学 2016
[7]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研究[D]. 高鹏.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6
[8]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政府监管研究[D]. 陈轩昂.华东政法大学 2016
[9]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问题研究[D]. 朱玲莹.新疆大学 2015
[10]中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研究[D]. 孙楠.辽宁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2742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27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