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信息披露标准视角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疑交易识别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2 00:18
可疑交易识别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的法定义务,然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虽借助技术优势在可疑交易识别上取得一定进展,但受限于有限的投入和信息的匮乏难以在整个行业获得突破。根据评估分类算法P-R曲线,风险信息作为外部因素对可疑交易建模体系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对风险信息披露标准的研究,进行金融情报信息交换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履职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及系统论研究方法,对影响可疑交易识别及建模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外部风险信息的引入对原有的体系平衡有着重要影响,在参考可疑交易识别领域具有权威指导性的FATF《40项建议》、RUSI有关信息价值与信息共享的研究、Glancy等学者关于客户隐私和知识产权信息转移的相关论述及美日等国建立情报信息披露制度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通过建立风险信息披露标准来促进第三方支付机构提升可疑交易识别能力的方案。根据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建设风险信息披露标准的设想,并对风险信息引入前后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可疑交易识别及建模的影响通过实证进行分析。本文提出的方案对提升行业整体履职能力提供了实践参考。
【文章来源】: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3-2017年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增长图
广东财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基于风险信息披露标准视角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疑交易识别研究8本文从第三方支付机构可疑交易识别中面临的阻碍出发,根据国内外现有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国国内实际情况进行风险信息披露的可行性研究,并通过该研究提出行业巨头发挥自身社会价值共享侦查能力,促进第三方支付机构可疑交易识别履职能力的整体提升。图1-2论文主要框架结构1.5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按照问题分析——理论研究——应用实践——提出方案和建议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C 支付机构通过研究“资金盘”客户的文本信息发现,相关参与者有明显的文本特征,如交易备注中常出现有特定含义的文本信息,通过已掌握的核心词库对相关客户文本信息进行初步排查并通过专家规则设置人工指标维度模型来生成可疑案例,在由审核人员根据可疑主体的客户信息、交易特征、行为特征等进行人工审核以判定是否涉及可疑交易及在可疑团伙中的客户层级。同时,不定期通过网页爬虫等技术方式获取“资金盘”相关公众号、论坛、微博对应的文章,利用文本挖掘技术生成新的风险预警信息并回补核心词库。文本挖掘模型主要参考监测指标维度有命中风险词数、周接收金额、周接收笔数、周接收金额占比、周提现金额占比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块链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与实践[J]. 赖春晖. 金融科技时代. 2018(03)
[2]日本网络安全领域情报信息共享机制特点分析[J]. 李奎乐. 情报探索. 2017(12)
[3]基于信息熵的金融网络洗钱社区发现新算法[J]. 吕林涛,袁琴琴,吕晖,李婉荣. 现代电子技术. 2017(17)
[4]自定义可疑交易监测的有效性[J]. 王景富. 中国金融. 2017(17)
[5]落实BEPS行动计划和CRS及其对国内法修订的影响——南非国际税收改革现状[J]. 克莱格·韦斯特,李纯璞. 国际税收. 2017(08)
[6]全面描述与精确识别洗钱可疑主体——“全息数据”技术在反洗钱应用领域的探讨[J]. 张煜,孔繁颖. 金融电子化. 2017(06)
[7]基于商业银行绩效视角的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J]. 史燕丽,刘玉廷,孙园园. 管理评论. 2017(05)
[8]论互联网金融融资人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J]. 汪彩华,蒋文文,章温博. 中国市场. 2017(15)
[9]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现状、风险及控制对策[J]. 谢瑶华,栾福茂. 财会月刊. 2017(13)
[10]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J]. 刘丹丹,王雷涛. 农村金融研究. 2017(03)
博士论文
[1]中美洗钱罪立法比较研究[D]. 李云飞.西南政法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可视化分析在反洗钱中的应用研究[D]. 容征.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网络化数据挖掘技术的银行间资金流网络研究[D]. 程建平.西南财经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16508
【文章来源】:广东财经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5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013-2017年第三方支付机构业务增长图
广东财经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基于风险信息披露标准视角下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疑交易识别研究8本文从第三方支付机构可疑交易识别中面临的阻碍出发,根据国内外现有理论和实践结合中国国内实际情况进行风险信息披露的可行性研究,并通过该研究提出行业巨头发挥自身社会价值共享侦查能力,促进第三方支付机构可疑交易识别履职能力的整体提升。图1-2论文主要框架结构1.5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按照问题分析——理论研究——应用实践——提出方案和建议的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理论研究,对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C 支付机构通过研究“资金盘”客户的文本信息发现,相关参与者有明显的文本特征,如交易备注中常出现有特定含义的文本信息,通过已掌握的核心词库对相关客户文本信息进行初步排查并通过专家规则设置人工指标维度模型来生成可疑案例,在由审核人员根据可疑主体的客户信息、交易特征、行为特征等进行人工审核以判定是否涉及可疑交易及在可疑团伙中的客户层级。同时,不定期通过网页爬虫等技术方式获取“资金盘”相关公众号、论坛、微博对应的文章,利用文本挖掘技术生成新的风险预警信息并回补核心词库。文本挖掘模型主要参考监测指标维度有命中风险词数、周接收金额、周接收笔数、周接收金额占比、周提现金额占比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区块链在金融监管中的应用与实践[J]. 赖春晖. 金融科技时代. 2018(03)
[2]日本网络安全领域情报信息共享机制特点分析[J]. 李奎乐. 情报探索. 2017(12)
[3]基于信息熵的金融网络洗钱社区发现新算法[J]. 吕林涛,袁琴琴,吕晖,李婉荣. 现代电子技术. 2017(17)
[4]自定义可疑交易监测的有效性[J]. 王景富. 中国金融. 2017(17)
[5]落实BEPS行动计划和CRS及其对国内法修订的影响——南非国际税收改革现状[J]. 克莱格·韦斯特,李纯璞. 国际税收. 2017(08)
[6]全面描述与精确识别洗钱可疑主体——“全息数据”技术在反洗钱应用领域的探讨[J]. 张煜,孔繁颖. 金融电子化. 2017(06)
[7]基于商业银行绩效视角的流动性风险信息披露研究[J]. 史燕丽,刘玉廷,孙园园. 管理评论. 2017(05)
[8]论互联网金融融资人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J]. 汪彩华,蒋文文,章温博. 中国市场. 2017(15)
[9]我国第三方支付的现状、风险及控制对策[J]. 谢瑶华,栾福茂. 财会月刊. 2017(13)
[10]浅析第三方支付业务发展及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影响[J]. 刘丹丹,王雷涛. 农村金融研究. 2017(03)
博士论文
[1]中美洗钱罪立法比较研究[D]. 李云飞.西南政法大学 2014
硕士论文
[1]可视化分析在反洗钱中的应用研究[D]. 容征.华中科技大学 2016
[2]基于网络化数据挖掘技术的银行间资金流网络研究[D]. 程建平.西南财经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16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316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