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国家治理绩效的法治化转型研究 ——基于中国的实践

发布时间:2021-08-03 03:57
  合法性是一个关系到国家治理改革与长期稳定的重大问题,特别是对经济社会步入深度转型期的中国尤为重要。建国以来中国经济的迅猛崛起与持续“高绩效”(即所谓“中国模式”)引发全球关注。但“高绩效”的背后催生“高处不胜寒”的忧思,学者指出中国治理或存在典型的“绩效合法性”依赖。进一步对新中国发展历史的分阶段检视表明,这种作为合法性基础的“高绩效”,其类型特质却是不断演变的。而针对其稳定及持续性、与经济模式的适配度和社会整合功能三个维度的考量结果,或因经济市场化与科技现代化造成传统社会结构以及绩效动因的瓦解,当前中国正面临一种高绩效的动力减损或多元耗散的局面。如果一味固守“绩效合法性”,则其未来堪忧。究其根源,这又是由于中国国家治理的传统绩效基因和现实绩效类型都缺少法治元素所致。为此,本文提出并讨论“推进国家治理绩效的法治化转型”这一核心命题,基于市场机制与法治原则的内在契合性以及多元社会对法治整合力的迫切需求,应当把建设法治型绩效作为当今中国治理绩效转型的理想目标。因为法治对国家绩效治理存在价值导向、组织协调、制度规范和实践整合等多项功能,它将使国家治理合法性的根基得以超越传统的绩效依赖而向意识... 

【文章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7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国家治理绩效的法治化转型研究 ——基于中国的实践


绩效及其评价系统的构成

国家治理,自我效能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公平理论


第一章 理论模型:国家治理绩效的类型分析框架,他们可能会更加努力;1三是自我效能理论某项任务的信念,特别是在困难的情境中,高们可以从过去的成功经验、替代榜样、口头说强化理论,与目标设置理论相对,它并不关注动后带来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该行动被重复或则最为有效;3五是公平理论,员工会把自己行比较,如果认为两者比率相同就会感到自己内疚而激发纠正性的行为,近年的研究已将公与互动公平在内的多个维度;4六是期望理论行为结果及其吸引力的期望,并主要关注于努标等三种关系。5

类型理论,主体关系,绩效


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资本普及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甚至通过拉开收入差距以“适度的不平衡1可见,不同国家倾向于将其治理绩效结果在政府和公众间分配的方式(集中掌握的比例)迥然有别。进一步,我们可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对这一方析,比如:按政府对公众绩效结果的要求可分为高索取型、高返还型与相,按公众对该要求的态度亦可分为主动捐献型、同意接受型与消极自私型论组织中个体的态度有顺意、逆意和独立的区别);相应地,按绩效结果面的分配结构则有集中型、分散型与均衡型三种,由此带来国家治理绩效增长动因亦可分为高福利型、高投资型、高积累(储蓄)型或高消费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治政府绩效评价内容及指标设计[J]. 卢扬帆.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6(03)
[2]求解当代中国法治经济建设的路线图[J]. 蔡宝刚.  江海学刊. 2016(01)
[3]用法治力量推动转型发展[J]. 王晓东.  求是. 2015(21)
[4]税收治理现代化:从现实到实现[J]. 张雷宝.  税务研究. 2015(10)
[5]法治指数背后的价值哲学之争[J]. 石佑启,李锦辉.  哲学研究. 2015(08)
[6]刑事犯罪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杨晓丽.  学术论坛. 2015(08)
[7]广东省LED与新能源汽车发展专项资金绩效第三方评价[J]. 魏红征,卢扬帆,郑方辉.  南方经济. 2015(07)
[8]体制内考评“清理-膨胀”的成因与对策[J]. 廖鹏洲,卢扬帆,覃雷.  中国行政管理. 2015(07)
[9]试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的价值目标、结构及层次[J]. 高小平,刘杰.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15(02)
[10]公共制度与经济转型——印度的经验、教训与启示[J]. 邓常春,邓莹.  南亚研究季刊. 2015(02)

博士论文
[1]地方党政组织考评体系及其法制化研究[D]. 廖鹏洲.华南理工大学 2015
[2]公共支出的人本绩效预算研究[D]. 刘玉栋.中国海洋大学 2010
[3]行政决策法治化研究[D]. 卢剑峰.兰州大学 2010
[4]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研究[D]. 李圣君.东北财经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政府基础设施供给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D]. 卞潇.华南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188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3188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2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