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金融法论文 >

幌骗犯罪论

发布时间:2021-08-14 00:48
  幌骗交易或称虚假申报,是以大量、反复的申报和撤单制造市场供求假象,继而干预市场行情机制形成的违法犯罪行为。幌骗交易多发于程序化交易及高频交易环境下,其危害性和多发性在现代资本市场中日益凸显,有必要探索幌骗犯罪的刑事规制路径。资本市场较为发达各国家和地区,分别以其抽象性的反操纵条款或专门的反幌骗条款开展对幌骗犯罪的制裁,其中美国兼具上述两种模式,并形成世界上第一起幌骗定罪判罚。美国在证券市场和2010年《多德-弗兰克法案》出台前的期货市场主要以市场操纵定性和规制幌骗交易,而在《多德-弗兰克法案》出台后的期货市场主要以幌骗条款定性和规制幌骗交易,并在司法实践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认定规则。我国《刑法》第182条中虽未明示该中行为类型,但两高通过对兜底条款进行司法解释,在《关于办理操纵证券、期货市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将虚假申报归入市场操纵,并设置了相应的客观和主观要件。围绕司法解释中对幌骗的规定,结合美国和其他域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本文将建构一套符合中国资本市场实际的认定体系。笔者将通过四章的内容对幌骗犯罪的刑事规制路径进行比较和讨论。第一章从幌骗犯罪的经济机理入手,以金融的理论与...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ar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主要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幌骗犯罪的机理分析
    第一节 幌骗的原理及行为模式
    第二节 幌骗的市场危害性
    第三节 对市场伦理的违反
第二章 幌骗犯罪的法律属性
    第一节 基于实质的犯罪化路径
    第二节 行情操纵—市场操纵的行为实质
第三章 域外幌骗犯罪的刑事规制实践及反思
    第一节 幌骗犯罪规范体系的比较视野
    第二节 美国对幌骗的规范选择与行为定性
        一、市场欺诈
        二、行情操纵
        三、市场扰乱——特殊的行情操纵
    第三节 美国对幌骗犯罪的司法认定
        一、《多德-弗兰克法案》出台前的司法认定
        二、《多德-弗兰克法案》出台后的司法认定
第四章 国内幌骗犯罪的刑事规制进路
    第一节 幌骗犯罪的规范体系
    第二节 幌骗犯罪的客观认定
        一、具体行为模式
        二、具体危险犯之构造
        三、利益实现行为
    第三节 幌骗犯罪的主观认定
        一、不以成交为目的
        二、其他目的要素之否定
        三、正当交易目的—合法与非法的边界
        四、操纵故意
结语—兼对高频交易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341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341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c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