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9 05:16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历程,从小的角度说,是近代中国金融法制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大的方面来说,反映出了近代中国社会和法制转型变化的鲜明特点。可以这么说,对近代中国货币法制的研究构成了理解近代中国金融和社会法制变迁不可或缺的一环。更重要的是,历史总有惊人相似之处,今天我国面临之货币和货币法制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却能够从近代中国货币和法制的若干历史中找到相仿之处作为经验教训。以史为鉴,研究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历程中的若干问题,也是为着今天我们能够不再迷惑困顿于这些问题,而能进一步发展完善人民币的法律制度。 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历程,是一个宏大的叙事。从这段货币法制变迁所涵盖的逻辑范畴来看,它既包括货币权的立法变迁,也包括货币发行流通的程序定制发展,还包括货币发行组织机构建制、货币流通管理行政法制、货币发行流通的决策机制和货币违法行为的法律惩处制度等等方面的内容。从这段变迁的历史维度来看,从晚清到民国这百年时间里头,历史事件层出不穷,法制变迁频仍。若要完全叙述近代中国货币法制的变迁历程的方方面面,恐怕一篇论文里头是力有不及的。但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历程却是有着自己的主线特点的,那就是在受到西方国际货币法制的影响下逐步向近代西方国际货币制度学习和转型。这一转型历程可以浓缩于三个基本问题上:货币主权、货币本位制度和金银货币进出口管理制度。货币主权问题是货币近代法制之源泉,货币本位制度是货币近代法制的基础制度,而金银货币进出口管理是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中的特色制度。认识了这三个问题,就把握住了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的主要特点。同时,要为今天面临国际金融风云变幻的人民币提供制度变革的历史借鉴,也得研究这三个问题。所以论文重在整理受西方国际货币制度影响下的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历史,并以分析研究货币主权制度、货币本位制度和金银货币进出口管理制度这三个问题来管中窥豹,反映出近代中国货币法制的主旋律,并启示当代。 论文既然立足于近代西方国际货币制度影响下的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的历史变化,所以对近代西方货币制度及国际货币制度的演进史的介绍,就构成了分析近代中国货币法制问题的重要前件内容。在对三个基本问题的研究中,论文都是先介绍了近代西方和国际货币制度的一般理念和原理,再演进到受其影响下的中国货币制度的演变历程的梳理。同时论文从这三个基本问题对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的意义不同轻重,先着重于法制所由来的主权问题,后分析作为法制基石的本位制度,再是具有其历史特点的金银货币进出口管理制度。由里及表,由基础权源分析到具体制度梳理。这样一种论述手法,希望求得对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主要问题介绍的周延。同时论文也思考了与主要问题相关的一些问题,诸如法制变迁中的理论争论,政策与制度的互动关系,并对近代中国货币法制的实施和整体特点做出了一定分析和评价。这些分析和评价丰满了对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了论文论题。论文由此采取“总——分——总”的整体论证进路: 论文第一章着重介绍从货币到国际货币制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则。揭示了制度变迁的一般发展特征。本章为全文界定了以国家法定货币为货币概念的货币定义,并由此延展到货币法和近代货币法的介绍,进而分析了近代中国货币法变迁历程的近代化和国际化的特征。另一方面,对近代国际关系和国际货币制度的分析,构成分析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的重要背景。并由此论证了论文选取货币主权、本位制度、贵金属和货币跨国流动管制等三个问题作为论文“近代中国货币法变迁问题研究”全文研究论题的缘由。 第二章论述货币主权与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以清代为例的传统货币制度,是纷乱而缺乏主权认识的。连对内货币管理权都没有统一中央,就遑论面对外来政治金融经济的入侵,能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货币对外主权。在外忧内困的痛苦中,中国逐渐意识到主权和货币主权及其重要性。经过抗争、摸索和不断的学习的过程,首先是试图修补传统币制以期对内币制权力的统一。其次是在屡经挫折之中,不断学习近现代西方货币制度,执政者也就开始越来越清晰的意识到需要以国际货币体系的视野,来建设货币制度,同时获得对内对外之货币主权,币改才能得以功成。法币的产生有其历史的偶然性,但却是中国币制变革和对货币主权不懈追求的必然产物。只有理解了我国货币主权追求的这一历史问题,才能对我国近代那段货币法律的变迁予以认识,才能更客观更全面的去评价那段历史。 第三章货币本位制度是近代货币制度和当时国际货币制度中的重要部分。在从金属货币走向纸币的过程中,本位制度支撑着货币的信用,也联结了各国的货币币制稳定的调控方法。我国从清末到民国法币改革之前,一直以金本位制度的货币制度为梦想,梦想着能有一天实现货币的内外稳定,同世界各国货币自由汇兑。在经历了银本位制度的风霜雪雨之后,南京国民政府以开创的精神实施了即便是当时也是比较前卫的法币制度改革。对内实行通货发行准备制度,对外盯住主要外汇汇率,并能采取自由的汇率市场操作。但之后的恶意通货膨胀及其号称金本位银本位的金圆券银元券的制度倒退却给我们以深刻的教训。 第四章是论述近代中国的金银和货币进出口的管理制度。以清朝传统的银铜管制制度为源头,经历了北京政府到南京政府的发展。这一制度的发展演变上也突出体现了追随国际货币制度的变化,受各国外汇管制思想和经验影响的特点。近代中国的这一制度,却也明显受到中国政局变换的影响重大。尤其是国民政府金银和外汇进出口制度的松松紧紧,紧密切合政局形势变化,甚至沦为了国民政府恣意妄为的工具。最终被人民毁弃。这一段近代中国金银和外汇管理制度的历史变迁必为我们今天的外汇管理提供前车之鉴。 第五章是与主要问题相关的一些思考。本位制度中的大争论反映了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历史变迁中的外来法制移植与适应国情的思索,制度与政策的互动与冲突揭示了政府的理性和恣意对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化的重要影响。该章也是总结。对近代中国货币法制的变迁的一些总体性和规律性问题做出分析和评断,这包括对近代中国货币法制的实施性做分析和评价,也包括对这一法制的总体特点的分析和评断。论文将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同传统币制相比较,提出了以近代化为路径,以国际化为视野,实现制度独立自主等三个鲜明历史特点。 第五章的第五节也可算作结语。它点到了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的时代意义和对当代的启示,是对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的最终价值评价。尤其认为以史为鉴,坚持独立自主的货币主权、坚持稳定的货币决定制度和实施灵活的货币国际汇兑制度是今天人民币国际化的制度建设也不可或缺的。 若以“近代中国货币法制研究”为题,论文未必周延,所涉及到三个主要问题也难免有以偏概全之嫌。论文以“问题研究”为限定,选取三个基本问题来论述。就是希望大中取小,论证有力,小中见大,,论文有意义。此次论文研究可视为对近代中国货币法制研究的一个开端。在此基础上,对其他具体制度和问题诸如币制组织法制、币制行政法制和货币决策法制等等还可进行广泛和不断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将成为今后的努力方向和长远目标。
【关键词】:货币法 近代化 国际化 主权 本位 国际汇兑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22.28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7
- 导论17-26
- 一、选题动因17-18
- 二、学术史的回顾与研究材料的使用18-22
- 三、论文研究思路与方法22-25
- 四、创新与不足25-26
- 第一章 近代货币法与货币法制体系26-49
- 第一节 近代货币法与近代中国货币法26-39
- 一、货币与货币法26-31
- 二、近代货币法律的发展31-35
- 三、近代中国货币法发展的一般特征35-39
- 第二节 近代国际货币制度39-48
- 一、近代国际关系与国际货币金融秩序39-44
- 二、近代国际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44-48
- 小结48-49
- 第二章 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中的主权问题49-98
- 第一节 货币主权与中国传统货币主权概述49-61
- 一、主权与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和实践49-51
- 二、货币主权的涵义和内容51-53
- 三、以清代为例的中国传统币制和主权观念53-61
- 第二节 晚清货币主权的破坏61-71
- 一、外币涌入冲击了货币主权61-64
- 二、白银外流破坏了传统货币秩序64-66
- 三、不平等条约对货币主权的严重侵害66-68
- 四、外商银行对货币主权的无视和侵犯68-71
- 第三节 晚清政府收回货币主权的努力71-83
- 一、改革传统货币制度挽救主权的努力71-73
- 二、革新币制的初步尝试73-77
- 三、试图一统主权的晚清新币制筹划77-83
- 第四节 民国政府收回货币主权的币制革新努力83-97
- 一、北京政府《国币条例》与整理纸币制度84-88
- 二、南京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与法币制度88-94
- 三、法币制度之主权评价94-97
- 小结97-98
- 第三章 近代中国货币本位制度98-139
- 第一节 本位制度概述98-105
- 一、货币本位与本位制度98-100
- 二、近代国际货币本位制度的变迁100-103
- 三、国际金本位制度103-105
- 第二节 晚清的货币本位制度105-115
- 一、清代传统币制的本位问题105-108
- 二、以银为本位的清末币改108-111
- 三、晚清银本位币制与近代日本金本位币制的比较111-115
- 第三节 北京政府的货币本位制度115-119
- 一、《国币条例》的银本位制度115-117
- 二、《金券条例》的对外汇兑金本位制度117-119
- 第四节 南京国民政府的货币本位制度119-138
- 一、金本位制度的趋弱与中国白银危机120-125
- 二、法币制度中的本位问题125-130
- 三、金圆券、银元券与本位制度的倒退130-138
- 小结138-139
- 第四章 近代中国金银及外汇管制制度139-185
- 第一节 金银、外汇与汇率管理制度139-148
- 一、金银、货币进出口管理的思想渊源139-144
- 二、金银、货币跨国流通管理的主要制度144-148
- 第二节 晚清至民初的中国金银外汇管理制度148-155
- 一、晚清的银铜进出口管制148-152
- 二、北京政府时期的金银货币进出口管理制度152-155
- 第三节 南京国民政府金银外汇管理的早期制度155-165
- 一、金贵银贱的应对制度155-158
- 二、应对白银危机的金银进出管制制度158-162
- 三、法币制度中的外汇管理制度162-165
- 第四节 南京政府的战时金银与外汇管制法律165-176
- 一、日伪破坏法币秩序与抢夺外汇企图165-167
- 二、国民政府的战时金银管制制度167-169
- 三、抗战时期的外汇管制制度169-176
- 第五节 国共内战时期国民政府的金银外汇管制制度176-184
- 一、法币、金圆券与通货膨胀及汇率的下跌177-180
- 二、攫取金银外汇的金银外汇管制制度180-184
- 小结184-185
- 第五章 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的思考185-225
- 第一节 近代中国货币法制中有关本位的理论争论185-193
- 一、晚清币制改革之中的本位制度的争论与选择185-189
- 二、北京政府时期围绕《国币条例》的本位讨论189-193
- 第二节 民国时期货币法制施行中的政策与制度193-200
- 一、政府政策对货币制度的积极作用193-196
- 二、政府政策对货币法制的扰乱196-198
- 三、民国时期货币法制与政策的经验教训198-200
- 第三节 近代中国货币法制的实施200-210
- 一、实施性的阶段分析200-204
- 二、影响实施的因素分析204-208
- 三、币制法令实施的总体评价208-210
- 第四节 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的特征总结210-216
- 一、以近代化为方式210-212
- 二、以国际化为视野212-215
- 三、以独立自主为目标215-216
- 第五节 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的意义与启示216-225
- 一、时代意义217-220
- 二、对当代的启示220-225
- 参考文献225-236
- 附录一236-240
- 附录二240-24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242-243
- 后记243-245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华昌;中国外汇管理法律制度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乔;近代中国货币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近代中国货币法制变迁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7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77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