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07:03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在过去的二十几年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与快速的发展,无论是从新股发行的监管模式、发行方式或者定价方式来看,历次改革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从而进行调查。有些调整取得了一时的成效并对后续的改革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有些顺应了一时的市场需要,也有一些更加恶化了当时严峻的市场环境。虽然历经多次改革完善,但我国证券市场新股发行体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新股发行监管体制的缺失、监管主体规定的不完备、新股发行制度权责规定的不统一、保荐人未完全履行保荐职责、新股发行法律、规章的滞后等。为了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运行,证监会于2013年6月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五大改革措施,解决了实践中产生的部分问题,但与此同时也激发了新的矛盾:主承销商的自主选择权引发的贪污贿赂等制度性犯罪,新股发行份额中机构投资者的优先取得权对中小投资者的不公,条件未成熟时过于急迫地推行注册制等。 结合现行新股发行体制,可以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向中小投资者倾斜的法治方向出发,在积极慎重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时一并解决新股发行制度不公问题,并落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主体责任。具体内容包括:一是落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主体责任,促进各主体履行职责,深化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提高披露的信息质量,防止不真实信息和包装上市,充分发掘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可能波及投资人决定的信息;二是必须建立法律健全的、信息披露充分的、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规范的环境来推行注册制;三是取消网下配售以及机构投资者的各类特权用以解决新股发行制度的不公;四是限制机构投资者的“特权”来进一步维护“三公原则”。只有采取多元化的综合治理才能不断提高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进而提升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水准。
【关键词】:新股发行 体制改革 注册制 三公原则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28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一、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历史沿革9-16
- (一) 我国新股发行监管模式的演变9-10
- 1. “额度管理”阶段:1993年至1995年9
- 2. “指标管理”阶段:1996年至2000年9-10
- 3. “通道制”阶段:2001年至2004年10
- 4. “保荐制”阶段:2004年至今10
- (二) 我国新股发行方式的演变10-13
- 1. “发售认购证(表)”方式:1991年至1993年11
- 2. “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上网竞价”方式:1994年至1995年11
- 3. “网上抽签定价”方式:1995年至1998年11-12
- 4. “网上抽签与网下配售”相结合方式:1998年至今12-13
- (三) 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的演变13-16
- 1. 行政定价阶段:1991年至1999年13-14
- 2. 放宽发行市盈率定价阶段:1999年至2001年上半年14
- 3. 管制发行市盈率定价阶段:2001年下半年至2004年14
- 4. 询价阶段:2005年至今14-16
- 二、当前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原则16-26
- (一)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16-22
- 1. 我国新股发行监管法律制度的不足16-18
- 2. 我国询价制度及申购制度存在的问题18-20
- 3. 新股发行显失公平20-22
- (二) 新股发行改革发展的目标22-23
- (三) 新股发行改革发展的原则23-26
- 1. “三公”原则23
- 2. 效率原则23
- 3. 依法监管原则23-24
- 4. 监管与自律管理相结合的原则24
- 5. 市场化原则24-25
- 6. 责权利一致原则25-26
- 三、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重点领域及配套的制度设计26-40
- (一)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重点领域26-34
- 1. 建立健全证券市场法律制度26-29
- 2. 完善证监会的市场监管权29-32
- 3. 培育契约精神和市场信用机制32-34
- (二)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配套的制度设计34-40
- 1.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更加市场化34-36
- 2. 强化责任主体的诚信义务36-37
- 3. 监管领域的机制逐渐完善37-38
- 4. 改革新股配售方式38-40
- 四、改革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不足之处及完善40-43
- (一)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不足之处40-41
- 1. 制度性犯罪的大量涌现40
- 2. 制度对中小投资者的不公40
- 3. 实行注册制的条件不够成熟40-41
- (二) 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完善建议41-43
- 1. 落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的主体责任41-42
- 2. 积极慎重地推行股票发行注册制42
- 3. 解决新股发行制度不公问题42
- 4. 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法治方向——向中小投资者倾斜42-43
- 结语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彬彬;严川;;我国IPO定价机制效率现状研究[J];管理观察;2013年34期
2 卞艳艳;刘洋;;所有权结构对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影响——基于中国创业板企业的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4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敏敏;股权特征对IPO抑价影响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2 戴小立;我国A股IPO首日超额收益率及其影响因素变化的实证分析[D];浙江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08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380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