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10 21:48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愈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央不断发布政策法规严格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地方政府也更加重视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因此,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对于实际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始于1991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规模已不容小觑。Y市一直以来主要以政府融资平台向银行进行贷款为途径筹集资金,投资于市政建设等公益性建设项目。从Y市的负债率、债务率以及偿债率数值来看,Y市债务风险虽整体可控,但仍然存在债务规模过大等问题。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已取得一定实效,但仍存在法律依据缺失、规模管理低效、偿债能力不强、防控机制欠缺、置换效用不高、债务监督缺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法律与政策环境因素、政府管理模式因素、融资平台与金融机构因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首先,在法律与政策层面,法制的时滞性、分税制影响深远和财政政策的碎片化是决定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效能的主要原因。其次,举债主体管理标准不一、债务性质缺乏科学认定、举债行为缺乏约束管理和PPP应用缺乏规范引导等也在政府管理层面上阻碍着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效率的提...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对象界定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1.1 新公共服务理论阐述
2.1.2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2.2 协同治理理论
2.2.1 协同治理理论阐述
2.2.2 协同治理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2.3 公共预算理论
2.3.1 公共预算理论阐述
2.3.2 公共预算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3 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现状
3.1 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特征
3.1.1 管理目标较为明确
3.1.2 管理结构比较清晰
3.1.3 管理环境逐渐改善
3.2 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法律依据缺失
3.2.2 规模管理低效
3.2.3 偿债能力不强
3.2.4 防控机制欠缺
3.2.5 置换效用不强
3.2.6 债务监督缺位
4 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成因
4.1 法律与政策环境因素
4.1.1 法制具有时滞性
4.1.2 分税制影响深远
4.1.3 财政政策碎片化
4.2 政府管理模式因素
4.2.1 举债主体管理标准不一
4.2.2 债务性质缺乏科学认定
4.2.3 举债行为缺乏约束管理
4.2.4 PPP应用缺乏规范引导
4.3 融资平台和金融机构因素
4.3.1 融资平台管理能力不强
4.3.2 金融机构贷款审核不严
5 优化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对策
5.1 完善法律法规设计,加快体制改革步伐
5.1.1 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相关立法
5.1.2 建立统一的债务定性量化标准
5.1.3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5.2 完善债务管理模式,实施全面绩效管理
5.2.1 完善管理组织网络
5.2.2 创新财政管理模式
5.2.3 打造债务信息公开平台
5.2.4 实施债务支出全面绩效管理
5.3 完善债务管理预警机制,加强监管与问责
5.3.1 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5.3.2 进一步完善债务偿还准备金制度
5.3.3 建立债务联合监督、审计机制
5.3.4 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考核问责机制
5.4 规范融资平台行为,促进银行间协同管理
5.4.1 规范治理融资平台行为
5.4.2 与银行业协同管理
5.5 吸引社会资本协同参与,与第三方机构合作
5.5.1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项目建设
5.5.2 引入第三方机构协同监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25473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对象界定
1.2 选题背景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创新与不足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2.1.1 新公共服务理论阐述
2.1.2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2.2 协同治理理论
2.2.1 协同治理理论阐述
2.2.2 协同治理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2.3 公共预算理论
2.3.1 公共预算理论阐述
2.3.2 公共预算理论对本研究的启示
3 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现状
3.1 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特征
3.1.1 管理目标较为明确
3.1.2 管理结构比较清晰
3.1.3 管理环境逐渐改善
3.2 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法律依据缺失
3.2.2 规模管理低效
3.2.3 偿债能力不强
3.2.4 防控机制欠缺
3.2.5 置换效用不强
3.2.6 债务监督缺位
4 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问题的成因
4.1 法律与政策环境因素
4.1.1 法制具有时滞性
4.1.2 分税制影响深远
4.1.3 财政政策碎片化
4.2 政府管理模式因素
4.2.1 举债主体管理标准不一
4.2.2 债务性质缺乏科学认定
4.2.3 举债行为缺乏约束管理
4.2.4 PPP应用缺乏规范引导
4.3 融资平台和金融机构因素
4.3.1 融资平台管理能力不强
4.3.2 金融机构贷款审核不严
5 优化Y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对策
5.1 完善法律法规设计,加快体制改革步伐
5.1.1 开展地方政府性债务相关立法
5.1.2 建立统一的债务定性量化标准
5.1.3 加快财税体制改革
5.2 完善债务管理模式,实施全面绩效管理
5.2.1 完善管理组织网络
5.2.2 创新财政管理模式
5.2.3 打造债务信息公开平台
5.2.4 实施债务支出全面绩效管理
5.3 完善债务管理预警机制,加强监管与问责
5.3.1 健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机制
5.3.2 进一步完善债务偿还准备金制度
5.3.3 建立债务联合监督、审计机制
5.3.4 完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考核问责机制
5.4 规范融资平台行为,促进银行间协同管理
5.4.1 规范治理融资平台行为
5.4.2 与银行业协同管理
5.5 吸引社会资本协同参与,与第三方机构合作
5.5.1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益性项目建设
5.5.2 引入第三方机构协同监测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25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402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