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系列诉讼欺诈案的定性分析及立法思考
发布时间:2021-03-12 14:15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公众法律意识的增强,民事诉讼案件呈明显上升趋势,诉讼形式与诉讼内容也日趋复杂多样。民事诉讼作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和解决争议的重要手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然而事物皆有两面性,法律带给人们公正与效率的同时,也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成为他们攫取非法利益、获取非法目的的手段,诸如诉讼欺诈。诉讼欺诈案件严重地侵犯了诉讼相对方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浪费原本紧张的诉讼资源的同时,还极大地损害了司法公信力与司法权威。诉讼欺诈行为虽然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但在我国现有刑法框架中无法找到与其相对应条款进行有效调整,理论界对该行为的定性也有较大争议,从而导致各地法院对该种行为的处理也是千差万别、大相径庭。本文从司法实践中的几个典型案例出发,重点分析我国刑法理论界对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争议进行分析,从而阐述增设诉讼欺诈罪的立法构想。文章正文约22816字,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案例以及由案例引出的问题。本章通过介绍司法实践中系列诉讼欺诈案件,引出关于诉讼欺诈行为的定性问题及理论之争。对行为人虚构法律事实、伪造或变造证据,利用合法诉讼程序,以谋取不当利益或达到某种非法目...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案例及引出的问题
1.1 案例
1.2 系列案引出的问题
第二章 诉讼欺诈综述
2.1 概念
2.2 司法现状
2.3 立法现状
2.4 成因分析
第三章 诉讼欺诈行为定性分析
3.1 罪与非罪之争
3.2 此罪与彼罪之争
3.2.1 对诉讼欺诈定性诈骗罪质疑
3.2.2 对诉讼欺诈定性敲诈勒索罪质疑
3.2.3 对诉讼欺诈定性抢劫罪质疑
3.2.4 对诉讼欺诈定性妨害司法罪质疑--兼对最高检《答复》评析
3.3 诉讼欺诈行为定性笔者之所见
第四章 诉讼欺诈罪的立法构想
4.1 设立诉讼欺诈罪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
4.1.1 设立诉讼欺诈罪的必要性
4.1.2 设立诉讼欺诈罪的可行性
4.2 诉讼欺诈罪的立法构想
4.2.1 罪名的确立
4.2.2 在刑法分则中归属
4.3 罪与非罪的认定
4.4 “着手”以及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的认定
4.4.1 “着手”以及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认定
4.4.2 犯罪既遂的认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刑罚的美德——由《论犯罪与刑罚》想到的[J]. 王磊.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9(03)
[2]对“虚假诉讼”有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以浙江法院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的实践为例[J]. 魏新璋,张军斌,李燕山. 法律适用. 2009(01)
[3]民事诉讼欺诈与应对策略研究[J]. 李龙. 人民司法. 2006(05)
[4]诉讼欺诈行为定性研究[J]. 吴玉萍.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5(04)
[5]论诉讼欺诈的可罚性及其立法完善[J]. 李翔,黄京平.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06)
[6]关于诉讼欺诈定性的障碍及立法完善[J]. 俞利平,娄永强. 政法学刊. 2004(05)
[7]诉讼欺诈罪立法构想[J]. 刘远,景年红.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02)
[8]论三角诈骗[J]. 张明楷. 法学研究. 2004(02)
[9]增设民事诉讼欺诈罪的立法思考——从三株质量风波案谈起[J]. 何泽宏,余辉胜.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3(01)
[10]论诉讼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J]. 方福建. 河北法学. 2002(06)
硕士论文
[1]论诉讼欺诈[D]. 曲艳红.黑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8449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案例及引出的问题
1.1 案例
1.2 系列案引出的问题
第二章 诉讼欺诈综述
2.1 概念
2.2 司法现状
2.3 立法现状
2.4 成因分析
第三章 诉讼欺诈行为定性分析
3.1 罪与非罪之争
3.2 此罪与彼罪之争
3.2.1 对诉讼欺诈定性诈骗罪质疑
3.2.2 对诉讼欺诈定性敲诈勒索罪质疑
3.2.3 对诉讼欺诈定性抢劫罪质疑
3.2.4 对诉讼欺诈定性妨害司法罪质疑--兼对最高检《答复》评析
3.3 诉讼欺诈行为定性笔者之所见
第四章 诉讼欺诈罪的立法构想
4.1 设立诉讼欺诈罪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
4.1.1 设立诉讼欺诈罪的必要性
4.1.2 设立诉讼欺诈罪的可行性
4.2 诉讼欺诈罪的立法构想
4.2.1 罪名的确立
4.2.2 在刑法分则中归属
4.3 罪与非罪的认定
4.4 “着手”以及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的认定
4.4.1 “着手”以及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的认定
4.4.2 犯罪既遂的认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刑罚的美德——由《论犯罪与刑罚》想到的[J]. 王磊. 法制与经济(下旬刊). 2009(03)
[2]对“虚假诉讼”有关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以浙江法院防范和查处虚假诉讼的实践为例[J]. 魏新璋,张军斌,李燕山. 法律适用. 2009(01)
[3]民事诉讼欺诈与应对策略研究[J]. 李龙. 人民司法. 2006(05)
[4]诉讼欺诈行为定性研究[J]. 吴玉萍.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5(04)
[5]论诉讼欺诈的可罚性及其立法完善[J]. 李翔,黄京平.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06)
[6]关于诉讼欺诈定性的障碍及立法完善[J]. 俞利平,娄永强. 政法学刊. 2004(05)
[7]诉讼欺诈罪立法构想[J]. 刘远,景年红.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4(02)
[8]论三角诈骗[J]. 张明楷. 法学研究. 2004(02)
[9]增设民事诉讼欺诈罪的立法思考——从三株质量风波案谈起[J]. 何泽宏,余辉胜.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3(01)
[10]论诉讼欺诈行为的法律责任[J]. 方福建. 河北法学. 2002(06)
硕士论文
[1]论诉讼欺诈[D]. 曲艳红.黑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78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3078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