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间借贷的立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5-01-04 02:27
2011年我国民间借贷问题凸显,浙江、江苏、厦门、鄂尔多斯等地相继发生民间借贷危机。民企老板跑路,高利贷崩盘,资金链断裂一时间,民间借贷危机重重,民间金融领域亟待规范。2012年吴英案再次引发学界对于民间借贷问题的关注。民间借贷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方式,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存在已久。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随之而来,民间借贷作为一种自由而灵活的融资手段,得到了快速发展。其以手续简便、供需两旺、效率高、门槛低等特点,赢得多数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认可,解决企业融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为我国金融创新提供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然而,民间借贷存在诸多不安全隐患,立法的滞后无疑是造成民间借贷乱象的根本原因。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民间借贷立法问题加以研究,从立法的必要性、可行性、具体内容以及制度规则等角度,探讨了民间借贷立法的重点问题。 全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概况。从民间借贷的概念、特点、历史发展与未来趋势等方面着重作了分析。第二部分探讨了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针对目前民间借贷的法律盲区和法律冲突,探讨了立法完善的必要...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四) 主要创新之处
一、 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概况
(一) 民间借贷的概念与特点
(二) 民间借贷的国内外发展
(三) 民间借贷的未来趋势
二、 我国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必要性
1. 民间借贷的法律盲区
(1) 刑法对民间借贷犯罪规制的落后
(2) 民商事法律对民间借贷主体权利义务关系调整的空白
(3) 经济法对市场准入和金融监管调控的缺失
2. 民间借贷的法律冲突
(1) 不同法律规范对同一问题规定不一致
(2) 不同地域借贷法律规范实施不一致
(二) 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可行性
1. 理论储备
2. 政策支持
3. 制度基础
三、 我国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目的与原则
(一) 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目的
1. 保障当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4. 完善金融立法体系
(二) 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原则
1. 诚实信用原则
2. 平等自愿原则
3. 安全效率原则
四、 我国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内容
(一) 拓宽融资渠道的立法补充
1. 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性
2. 现有融资法律法规的完善
3.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扶持性立法
(二) 打击民间借贷犯罪的刑法修正
1. 民间借贷犯罪的主要形式
2. 民间借贷犯罪与其他相似犯罪的异同
3. 民间借贷犯罪的拟定罪名
4. 协调金融刑事立法统一
(三) 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
1. 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2. 民间借贷的市场准入
3. 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
4. 民间借贷的利率规定
5. 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本文编号:4022764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四) 主要创新之处
一、 我国民间借贷的发展概况
(一) 民间借贷的概念与特点
(二) 民间借贷的国内外发展
(三) 民间借贷的未来趋势
二、 我国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 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必要性
1. 民间借贷的法律盲区
(1) 刑法对民间借贷犯罪规制的落后
(2) 民商事法律对民间借贷主体权利义务关系调整的空白
(3) 经济法对市场准入和金融监管调控的缺失
2. 民间借贷的法律冲突
(1) 不同法律规范对同一问题规定不一致
(2) 不同地域借贷法律规范实施不一致
(二) 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可行性
1. 理论储备
2. 政策支持
3. 制度基础
三、 我国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目的与原则
(一) 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目的
1. 保障当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2.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3. 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4. 完善金融立法体系
(二) 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原则
1. 诚实信用原则
2. 平等自愿原则
3. 安全效率原则
四、 我国民间借贷立法完善的内容
(一) 拓宽融资渠道的立法补充
1. 拓宽融资渠道的重要性
2. 现有融资法律法规的完善
3. 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扶持性立法
(二) 打击民间借贷犯罪的刑法修正
1. 民间借贷犯罪的主要形式
2. 民间借贷犯罪与其他相似犯罪的异同
3. 民间借贷犯罪的拟定罪名
4. 协调金融刑事立法统一
(三) 尽快出台《放贷人条例》
1. 民间借贷的合法地位
2. 民间借贷的市场准入
3. 民间借贷的资金来源
4. 民间借贷的利率规定
5. 民间借贷的法律监管
结语
参考文献
谢辞
本文编号:4022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402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