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立法解读
发布时间:2025-04-11 04:23
民事抗诉制度作为我国悠久的法律制度之一,起源于瑞金苏维埃时期的检察员抗议权,而后,走过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时期两个发展阶段。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的不断变化,民事抗诉制度经历了确立、取消、重新确立的过程。通过对民事抗诉制度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发现现行民事抗诉制度存在着立法分散、范围及对象不明确、时限与次数没有规定、审查模式缺失、检察机关的地位尴尬等问题。 民事抗诉事由是民事抗诉启动的重要条件之一,检察机关提起民事抗诉的事由大致分为证据抗诉事由、程序抗诉事由和法律适用事由三类。对法律规范和司法解释中证据抗诉事由涉及的“新的证据”、“基本事实”、“事实”、“主要证据”和“证据”等概念需要统一的确认;程序抗诉事由主要涉及当事人程序参与和当事人辩论权的保障;同时,审判人员廉洁事由也需要准确定义。此外,法律适用事由的定义也不容忽视。 民事抗诉程序运行问题是民事抗诉的核心问题。民事抗诉权是民事抗诉程序运行的首要考虑因素,合理限定民事抗诉权,必须处理好其与审判权、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关系。民事检察建议是民事抗诉的有效补充,是我国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事抗诉审查模式的建...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2章 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立法进程与现状分析
2.1 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立法进程
2.1.1 瑞金苏维埃时期
2.1.2 新中国成立初期
2.1.3 改革开放时期
2.2 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运行现状
2.3 现行民事抗诉制度基于立法而存在的问题
2.3.1 《民事诉讼法》规定简单及司法解释分散
2.3.2 民事抗诉范围及对象不明确
2.3.3 民事抗诉时限及次数没有规定
2.3.4 民事抗诉的审查模式存在缺陷
2.3.5 民事抗诉中检察机关处于尴尬地位
第3章 我国民事抗诉事由的立法解读
3.1 我国民事抗诉事由的立法变迁
3.2 现行立法中民事抗诉事由解读
3.2.1 证据抗诉事由解读
3.2.2 程序抗诉事由解读
3.2.3 法律适用事由解读
第4章 我国民事抗诉程序运行评析与立法展望
4.1 民事抗诉权
4.1.1 民事抗诉权与审判权的配置问题
4.1.2 民事抗诉权与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衔接问题
4.1.3 调查取证权
4.2 民事检察建议权
4.3 民事抗诉范围与对象
4.3.1 民事抗诉范围
4.3.2 民事抗诉对象
4.4 民事抗诉审查模式
4.5 民事抗诉时限与次数
4.5.1 民事抗诉时限
4.5.2 民事抗诉次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39504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第2章 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立法进程与现状分析
2.1 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立法进程
2.1.1 瑞金苏维埃时期
2.1.2 新中国成立初期
2.1.3 改革开放时期
2.2 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运行现状
2.3 现行民事抗诉制度基于立法而存在的问题
2.3.1 《民事诉讼法》规定简单及司法解释分散
2.3.2 民事抗诉范围及对象不明确
2.3.3 民事抗诉时限及次数没有规定
2.3.4 民事抗诉的审查模式存在缺陷
2.3.5 民事抗诉中检察机关处于尴尬地位
第3章 我国民事抗诉事由的立法解读
3.1 我国民事抗诉事由的立法变迁
3.2 现行立法中民事抗诉事由解读
3.2.1 证据抗诉事由解读
3.2.2 程序抗诉事由解读
3.2.3 法律适用事由解读
第4章 我国民事抗诉程序运行评析与立法展望
4.1 民事抗诉权
4.1.1 民事抗诉权与审判权的配置问题
4.1.2 民事抗诉权与当事人申请再审权的衔接问题
4.1.3 调查取证权
4.2 民事检察建议权
4.3 民事抗诉范围与对象
4.3.1 民事抗诉范围
4.3.2 民事抗诉对象
4.4 民事抗诉审查模式
4.5 民事抗诉时限与次数
4.5.1 民事抗诉时限
4.5.2 民事抗诉次数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395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fsflw/4039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