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
本文关键词:论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南大学》 2011年
论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
吕振华
【摘要】:刑法因果关系问题非常复杂,对其问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因此,该问题在刑法理论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司法实践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在简单的因果链中,即危害行为直接导致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是很容易确定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但在司法实践中,单一的因果关系的情况是很少的,往往会有某些因素介入的情况,这会使问题变得更复杂,有可能打断原有的因果关系的发展规律,割断先行行为与危害后果之间的联系。本文主要是研究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问题,基于刑法因果关系在理论界的通说,分析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介入因素的类型、中断的刑法因果关系,最后研究介入因素下的因果关系对定罪量刑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功能,以求真正实现司法公正。 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刑法因果关系理论概述。该部分分为五个方面进行介绍:一是介绍国内外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研究成果,国外包括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前苏联对于该问题的研究,大陆法系对该问题的研究提出了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客观归责说,英美法系国家提出了双层次原因说,前苏联国家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来研究刑法因果关系,提出了必然因果关系说、必然偶然因果关系说,国内介绍了我国对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历程;二是介绍了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范围,从研究目的来看,刑法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关系;三是介绍了刑法因果关系的特征,即客观性、顺序性、复杂性、相对性、条件性和具体性、法定性;四是介绍了刑法因果关系的地位,赞同刑法因果关系是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五是介绍了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是密切联系,但并不等同于刑事责任,刑法因果关系是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对定罪和量刑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该部分分为四个方面:一是介绍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概念;二是介绍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特征,即先行行为与危害后果的间接联系,先行行为与介入行为缺乏共同意思,存在两个以上因果关系链条,两个以上的因果关系链条是紧密联系的;三是国外介入因素下刑法因果关系的类型,包括被害人特殊体质的介入、被害人行为的介入、行为人第二个行为的介入、第三人行为的介入;四是我国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类型,包括自然事件、第三人的行为、被害人自身的因素、行为人的第二个行为。 第三部分:介入因素下刑法因果关系的中断。该部分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刑法因果关系中断的判断标准,即独立性、异常性、不可预见性、原因力的大小;二是刑法因果关系中断的特征,即存在一个以上的介入因素、两者是独立的、介入因素独立造成了危害结果的产生;三是刑法因果关系中断的类型,包括被害人故意行为的介入、第三人基于不同故意的行为的介入以及行为人基于不同故意的第二个行为的介入。 第四部分: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该部分分为三个方面:一是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对刑事责任的影响,包括决定刑事责任的有无,影响着刑事责任的程度,行为与主观要件结合对定罪的影响;二是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对定罪的影响,这就涉及到刑事责任分配的问题,判断先行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还是由介入因素承担刑事责任;三是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对量刑的影响,包括先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程度影响着量刑的程度,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影响着量刑的程度,法律精神和社会观念影响着量刑的程度。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1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守萍;;介入情况下的刑法因果关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8年S1期
2 何全民;刑法因果关系若干问题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3 冯建军;;论判断刑法因果关系的公式[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年02期
4 刘明祥;论刑法中的因果关系错误[J];法学评论;1994年04期
5 卢笑宇;;从哲学中的因果关系到刑法学中的因果关系——以两个刑法案例为切入点[J];法制与社会;2009年03期
6 龚树强;;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7 王喜;;浅谈刑法因果关系的界定[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8 王卿;;浅谈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9 康均心,王雨田;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J];江苏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10 郭伟;;大陆法系刑法因果关系论的巡历——兼论我国相关理论的发展[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许发民;徐光华;;罪刑法定视野下的禁止类推之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4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5 何承斌;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的比较研究——以贪污犯为线索评析我国共同犯罪与身份问题立法[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何承斌;;牵连犯的处罚原则再探讨——基于立法例的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8 梅锦;;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完善——以不同犯罪论体系的比较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高仕银;;罪刑法定明确性原则的本土化进路——以域外明确性判断标准考察为基础的展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彭凤莲;略论传染病防治失职罪[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荣辉;;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刘南;郭文;;环境监管失职罪因果关系探讨[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落志筠;;国内外核损害赔偿制度分析及我国的完善对策[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5 熊姝丹;;浅析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6 丁志;;论过失共同犯罪[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怀伟;;论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内涵与贯彻[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8 华颖霖;;公开盗窃之边界[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2辑)[C];2010年
9 李姗姗;;试论环境刑法因果关系的判定原则[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6年
10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的影响[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坤;刑事涉案财物处理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慧玲;论交通肇事罪的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余家恺;组织犯的诠释基础与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胡旻佳;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限制适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孙倩;非法行医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仇晓静;数罪并罚类型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聂庆;;刑事审判中的因果关系论纲[J];法律适用;2006年11期
2 吴盛桥;;论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J];法律适用;2006年12期
3 苏俊雄;;从刑法因果关系学说到新客观归责理论之巡历[J];法学家;1997年03期
4 杨立新;梁清;;原因力的因果关系理论基础及其具体应用[J];法学家;2006年06期
5 杨兆龙;刑法科学中因果关系的几个问题[J];法学;1957年01期
6 王净;试述刑法中的因果关系[J];法学;1982年08期
7 杨金彪;;帮助犯的因果关系[J];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8 邱野,蔡文霞;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9 周光权;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论[J];江海学刊;2005年03期
10 李光灿;论犯罪中的因果关系[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莉辉;试论介入情况下的刑法因果关系[D];吉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礼华;刑法因果关系新论[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陈信勇,张小天;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一个哲学基础[J];法学研究;1994年01期
3 鲁森,石胜勇,刘朋;刑法因果关系问题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陈兴良;刑法因果关系研究[J];现代法学;1999年05期
5 戚庚生;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论争及其理论偏误[J];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6 胡亮;试述刑法因果关系的概念、研究对象及其特征[J];求实;2004年S4期
7 王卿;;浅谈刑法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J];法制与社会;2009年22期
8 周国良;刑法因果关系的定型性——从条件说到客观归责理论的考察[J];检察实践;2005年03期
9 张俊霞,桂梦美,王国新;刑法因果关系理论巡历与新思考[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10 白成祥;;刑法因果关系必然性探微[J];当代法学;1989年03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天津市人民检察院 丁晶 天津市北辰区人民检察院 王文萍;[N];检察日报;2011年
2 韩华 吴磊 旺兴;[N];法制日报;2003年
3 郑琳 田斌;[N];检察日报;2005年
4 张曙光;[N];法制日报;2003年
5 马春艳 王红军;[N];检察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秦楠;[N];阿勒泰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保立;刑法因果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2 赵侃;论刑法因果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12年
3 张雯琼;西方刑法因果关系理论述评[D];广西大学;2012年
4 杨琳;论介入因素下刑法因果关系的实务判断[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5 周捷;刑法因果关系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年
6 刘晓静;刑法因果关系中介入因素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吕振华;论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D];河南大学;2011年
8 陆凌;刑法因果关系认定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其美;论介入因素对刑法因果关系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3年
10 杜聪聪;论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介入因素[D];郑州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介入因素下的刑法因果关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33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133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