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犯罪刑事救济路径的选择与优化
本文选题:反家庭暴力法 + 家长主义刑法 ; 参考:《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04期
【摘要】:《反家庭暴力法》的颁布填补了我国预防和处置家庭暴力行为的空白,针对各种家庭暴力行为设置了救济方案。作为我国首部规制家庭暴力的法规,《反家庭暴力法》明确界定了家庭暴力的范畴、统一了近年来关于家庭暴力概念的争议,为家庭暴力犯罪的刑事救济设置了双层次的介入通道。但近距离审视其具体规定,在家庭暴力犯罪刑事救济路径设置上仍有失精致性,未能准确给予家庭暴力犯罪中诸如性暴力等争议问题规范定位,处置家庭暴力犯罪在理念上仍然有可优化的空间。在立足于行进中的家庭暴力犯罪刑事救济进程的基础上,针对司法适用中常见的虐待罪认定、婚内强奸认定、以暴制暴问题的认定提出了具体处置方案,并择取家长主义刑法、被害人过错和期待可能性理论作为家庭暴力犯罪刑事救济介入和干预理念优化的主要选项。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of the Law on Domestic Violence of Domestic Violence fills the gap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domestic violence in our country . As the first regulation to regulate domestic violence , the Law on Domestic Violence has clearly defined the scope of domestic violence , and has set up a two - level intervention channel for the criminal relief of domestic violence .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世洲;;现代英国反对家庭暴力的主要法律制度研究[J];法学杂志;2016年01期
2 赵秉志;;中国刑法的最新修正[J];法治研究;2015年06期
3 赵秉志;原佳丽;;对女性“以暴制暴”行为的刑法学思考——基于家庭暴力视野下的思考[J];人民检察;2015年13期
4 李春斌;;挑战与回应:性别正义视域下的家庭暴力与正当防卫——兼论《反家庭暴力法》的家庭法哲学[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5 张金玉;;暴力犯罪案件中被害人过错的认定[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4年04期
6 车浩;;自我决定权与刑法家长主义[J];中国法学;2012年01期
7 罗杰;;香港《家庭及同居关系暴力条例》述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曹雪辉;;婚内强奸问题刍议——基于对婚内强奸之概念、理论基础、法律价值定位的考量[J];西部法学评论;2010年06期
9 李洪祥;;“家庭暴力”之法律概念解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马品懿;刘斌;;家庭暴力犯罪问题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松;;家庭暴力犯罪刑事救济路径的选择与优化[J];青少年犯罪问题;2016年04期
2 董纯朴;;中国家暴犯罪防控研究[J];甘肃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3 董纯朴;;中国家暴犯罪防控研究[J];犯罪研究;2016年03期
4 杨小林;;论贪污受贿犯罪量刑标准与终身监禁制度的适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5 郑玉双;;自我损害行为的惩罚——基于法律家长主义的辩护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03期
6 孙道萃;;“流量劫持”的刑法规制及完善[J];中国检察官;2016年08期
7 李阳;;刑法中身份证件特征分析[J];法制博览;2016年11期
8 朱佳;;家庭暴力不再是“家务事”[J];法制与社会;2016年09期
9 李春斌;;为什么民法典应将“婚姻法”正名为“亲属法”[J];甘肃社会科学;2016年02期
10 于安宁;;袭警行为入刑的合理性研究——兼议《刑法修正案(九)》对妨害公务罪的修改[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中国死刑立法改革新思考——以《刑法修正案(九)(草案)》为主要视角[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1期
2 李春斌;;“受虐妇女综合症”理论的司法实践及法官考量[J];山东女子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3 丁慧;;试论中国亲属法哲学的发展方向——兼与徐国栋教授商榷[J];法学杂志;2012年07期
4 黄文艺;;作为一种法律干预模式的家长主义[J];法学研究;2010年05期
5 杨立新;刘召成;;论作为抽象人格权的自我决定权[J];学海;2010年05期
6 徐阳;;我国公诉与自诉的协调机制探析[J];政法论坛;2010年03期
7 徐国栋;;家庭法哲学两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3期
8 梁根林;;死刑案件被刑事和解的十大证伪[J];法学;2010年04期
9 张亚军;胡利敏;;家庭暴力下受暴女性犯罪的量刑与执行途径[J];河北学刊;2010年02期
10 吴静;;期待可能性理论在我国刑事司法中的适用[J];法律适用;2009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才;涉枪暴力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J];辽宁警专学报;2000年01期
2 葛修路;暴力犯罪的社会原因浅析[J];枣庄师专学报;2000年01期
3 李连博;对女性暴力犯罪的思考[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4 展万程;论暴力犯罪[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5 王勇哲;我国暴力犯罪活动的趋势和对策[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6 王冶英,林宁;预防、遏制暴力犯罪的思路与对策[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0期
7 杨维根;上海市暴力犯罪的发展趋势与控制对策[J];犯罪研究;2001年05期
8 王亚莉;试析我国暴力犯罪的基本理论与防控构想[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林宁;当前严重暴力犯罪特征、成因及对策刍议[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刘张洛;浅谈高校暴力犯罪的防范[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学;;暴力犯罪行为的特点、控制和矫治[A];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C];1993年
2 王彬;李宝花;胡峻梅;胡泽卿;林勇;;精神障碍患者涉嫌暴力犯罪的特征分析[A];中国法医学会第三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宋欣;周欣;洪云;付立民;谢天壬;赖万中;陈学锋;邹娜;胡铭;朱显有;马龙虎;古源;秦新华;;未成年人暴力犯罪的生物学及其他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A];中国优生优育协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专辑[C];2003年
4 曹水金;;4例攻击性爆炸杀人案分析[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马涛;;论暴力犯罪的媒体诱因及其对策反思——规避模仿示范效应的新路径[A];犯罪防控与平安中国建设——中国犯罪学学会年会论文集(2013年)[C];2013年
6 杜立;;未成年被害人研究应引起重视[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7 陈屹立;张卫国;;惩罚和严打对犯罪的威慑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C];2008年
8 杜雄柏;王广聪;;青少年暴力犯罪的生成机制——基于湖南省X市32个寻衅滋事案例的实证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李s,
本文编号:20122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01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