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新闻敲诈的刑法归责:一种刑罚最小化的社会控制

发布时间:2019-06-17 09:32
【摘要】:当前新闻敲诈事件频出,此类事件的处理往往采用惩罚为主的刑事归责,而这种方式在刑事罪名选用上尚显混乱,整治成效也不显著。从刑法视野中新闻敲诈的概念界定出发,提炼出新闻敲诈可能涉及的刑事罪名与犯罪构成,限定新闻敲诈的犯罪类型,并指明现有法定罪行的不周延性以及刑罚打击模式的弊病。新闻敲诈刑罚处理的实质是禁止权力寻租,而过度强调新闻敲诈的刑罚将可能损害新闻自由权的行使。采取刑罚最小化的社会控制策略,提出"扩大私法惩罚适用"、"发挥行业协会监管功能"、"合理应用主管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增强民意监督与加强队伍建设"四项措施,保证新闻敲诈治理的合理成效。
[Abstract]:At present, news extortion is frequent, such incidents are often dealt with by punishment as the main criminal imputation, and this way in the choice of criminal charges is still chaotic, and the effect of rectification is not significant. Starting from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news extor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iminal law, this paper abstracts the criminal charges and criminal constitution that news extortion may involve, limits the types of crimes of news extortion, and points out the inadequacy of the existing legal crimes and the disadvantages of the penalty cracking mode. The essence of the penalty of news extortion is to prohibit power rent-seeking, and the excessive emphasis on the penalty of news extortion may undermine the exercise of the right to freedom of the press. Adopting the social control strategy of minimizing penal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four measures: "expanding the application of private law punishment",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supervision function of trade association", "reasonably applying the administrative punishment power of the competent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of public opin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tingent", so as to ensure the reasonable effect of news extortion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兰州大学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评价中心;
【分类号】: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阳庚德;;私法惩罚论 以侵权法的惩罚与遏制功能为中心[J];中外法学;2009年06期

2 周泽;;论记者不构成受贿犯罪的主体[J];新闻记者;2009年03期

3 吕世伦;宋光明;;权利与权力关系研究[J];学习与探索;2007年04期

4 陈建云;;新闻敲诈,该当何罪?[J];新闻记者;2014年07期

5 陈力丹;王娟;;马克思论“新闻敲诈”[J];新闻前哨;201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5 郭世杰;;论“监企合一”与我国监狱职能的实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6 李婷;次道德现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据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8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10 郭哲;;对“见死不救”的法理学再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冯仁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解读[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杨迎泽;朱全景;;和谐社会、法律监督与检察官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黄学贤;赵中华;;农民平等权的学理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9 何勤华;;西方法学观在近代中国的传播[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10 余卫钊;苏秋月;;盗伐珍贵树木行为的成本—收益分析——以浙江红豆杉盗伐为视角的解读[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婷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杨小强;对我国资格刑的分析与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吕世伦,贺小荣;国家主义的衰微与中国法制现代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新闻敲诈据情节轻重受处罚[J];青年记者;2014年1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王君超;对新闻敲诈应釜底抽薪[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张洋;揭开新闻敲诈背后的利益链[N];人民日报;2014年

3 乔新生;“经营模式”不是新闻敲诈的借口[N];法制日报;2014年

4 吴应海;新闻敲诈案不能只见“苍蝇”不见“蛋”[N];人民法院报;2014年

5 胡一萌;对新闻敲诈要零容忍[N];光明日报;2014年

6 华中师大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江作苏;从法律维度治理新闻敲诈[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4年



本文编号:25008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5008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e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