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单位犯罪立法模式评判
发布时间:2019-11-05 02:58
【摘要】:我国单位犯罪制度的确立始于97年刑法,立法以总则加分则的形式对单位犯罪进行了详细规定。但是,由于单位犯罪的复杂性,以及对单位犯罪的理论探究不够深入,立法对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成立范围、刑罚处罚等方面的规定存在不明确、不合理之处,导致了诸多理论问题及司法实践问题。因此,本文以立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为基础,界定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模式,分析我国单位犯罪立法模式存在的理论和实践难题,并提出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设想。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根据现行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界定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模式,笔者将其概括为三个层次:一是单位犯罪入罪规定类人化,即立法将自然人犯罪的特征完全套用在单位犯罪上,将单位看作类似自然人的实体,,单位犯罪的成立需满足犯罪的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主观要件。二是单位犯罪成立范围特定化,是指根据刑法第31条及分则的规定,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仅限于分则中的130多个罪名。三是单位犯罪处罚方式另类化,指根据立法规定,我国单位犯罪采用双罚制为主、单罚制为辅的处罚原则,这种处罚方式既与单位犯罪的入罪规定不相符,又同其他国家对单位犯罪的处罚截然不同。第二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模式存在的理论问题,包括单位犯罪的成立条件模糊不清、单位犯罪的打击范围受限及单位犯罪中自然人的处罚根据。第三部分主要提出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模式带来的司法实践困境,包括单位犯罪的认定标准及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问题。第四部分为笔者对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设想,包括分析我国单位犯罪立法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的原因,即将单位中自然人的行为和意志完全转嫁于单位,没有考虑单位本身的体制缺陷,进而提出我国单位犯罪的应然立法逻辑及模范立法例,采用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分别认定单位与自然人的客观行为与主观过错,通过对单位自身制度、政策的分析,综合考量单位犯罪的成立。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从逻辑分析和经验事实方面界定我国单位犯罪的立法模式,分析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实证的方法,发现和总结司法实践中关于单位犯罪的共性问题,以求有的放矢;借鉴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民法学等其他科学成果,以拓宽研究的视野。 本文的创新性包括:在单位犯罪的成立问题上,将单位意志与自然人意志相分离,单独考察单位本身的体制缺陷、监督过失等,从而认定是否成立单位犯罪。在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上,对单位犯罪的成立范围不作限制,凡自然人可以构成的犯罪单位均可构成。在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上,若成立单位犯罪,便一律采用双罚制,单罚制在我国单位犯罪中没有存在的意义。笔者的这一立法设想可以解决现行立法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提供一种独特的视角解读单位犯罪。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11
本文编号:2555968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4.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桂红;;单位犯罪中单位行为与单位意志的认定[J];当代法学;2006年04期
2 王志远;;环境犯罪视野下我国单位犯罪理念批判[J];当代法学;2010年05期
3 朱平;单位犯罪审理中的前沿问题[J];法律适用;2004年11期
4 石磊;;单位犯罪意志研究[J];法商研究;2009年02期
5 黎宏;;完善我国单位犯罪处罚制度的思考[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6 石磊;;单位共同犯罪中的两个关键问题[J];法学家;2006年03期
7 陈炜,孙昌军;试论单位犯罪中责任人的认定与处罚[J];法学评论;2000年01期
8 李希慧;关于法人犯罪的几个问题[J];法学评论;1996年01期
9 卢方;费晔;;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的法律适用[J];法学;2007年11期
10 黎宏;;单位犯罪中单位意思的界定[J];法学;2013年12期
本文编号:2555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555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