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他占所有物窃取行为定性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5 19:02
【摘要】:盗窃犯罪行为的实践样态复杂多变,其中不乏定性备受争议的特殊类型,例如,行为人窃取他人占有而为自己所有财物的行为。这种窃取行为在外观形式上与普通的盗窃行为并无二致,似乎无疑符合盗窃罪的定性模型。然而,深入分析其客体要件和主观要件等具体内容,可以发现,认为该窃取行为当然成立盗窃罪的定性判断值得质疑。该窃取行为本身是否造成了自有财物他占人的财产损失?涉案财物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之间的矛盾如何解释?其窃取行为的主观内容真的符合盗窃罪的主观要件?其窃取行为本身是否存在可罚的违法性?这种窃取行为本身是否可以成立犯罪?这一系列疑问需要在刑民交叉和刑行交叉的视野中予以厘清。全文共计三万六千余字,分为三个部分,以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以及问题解决的顺序进行论文的写作。第一部分为问题的发现。选取两个窃取他占所有物的典型案例,对两个案件中的案件事实及裁判理由进行分析,提炼出此类窃取行为在定性过程中所出现的三个争议点。第二部分是对部分窃取行为入罪进行分析。首先,对他占所有物窃取行为进行解构,将其分为窃取行为以及后续行为。其次,对盗窃罪客体以及被窃对象进行分析,通过当前国内外对盗窃罪客体研究的学说评析引入,接着是对国内刑法相关法条解读以及司法实践的采证流程分析,得出盗窃罪保护的客体是所有权以及不与所有权对抗的占有,同时对窃取对象所体现的法益做剖析,得出此时被窃对象体现的是行政管理秩序、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非盗窃罪所保护的法益,因此不构成盗窃罪。最后,对行为人法占有目的进行分析,包括了三个方面,第一,非法占有目的的争议;第二,从“非法占有”在刑民中的不同解释入手,得出非法占有目的应当是一种非法所有意图,行为人不能针对自己所有的财物产生非法占有目的;第三,对行为人窃取后的意思表示进行分类讨论,得出后续行为可能影响窃取行为的定性,进而构成诈骗罪的结论。第三部分为简单窃取行为的出罪解释。通过对违法性判断理论的当前学说进行分析,得出缓和的违法一元论是解决刑民、刑行交叉领域不法行为的合适路径。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第13条但书的规定,分析可罚的违法性理论在我国刑法理论中存在的可能性,进而通过可罚违法性理论排除窃取行为的刑事不法性。此外,文章从不法行为的界定上提出了可罚的违法性对于我国的借鉴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浩;;占有不是财产犯罪的法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3期

2 罗开卷;舒平锋;;出质人窃回质押物并向质权人索赔构成盗窃罪[J];人民司法;2015年04期

3 王昭武;;法秩序统一性视野下违法判断的相对性[J];中外法学;2015年01期

4 路磊;;论财产罪的保护法益[J];法制与社会;2013年17期

5 阎二鹏;;论但书规制下的罪量要素的体系性定位——以扒窃型盗窃罪的规范解释为例[J];政治与法律;2013年04期

6 杨柳;;前构成要件行为概念之提倡——兼评可罚违法性理论和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J];法学论坛;2012年03期

7 王强;;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新解——兼论但书在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8 郑泽善;;法秩序的统一性与违法的相对性[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周威坤;;不法原因给付与诈骗罪[J];福建警察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张明楷;;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J];中国法学;201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慧娟;试论刑法的谦抑性[D];郑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15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615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d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