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视野下拐卖儿童犯罪侦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0 06:37
【摘要】: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但是,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儿童被拐卖。而且随着国家对拐卖儿童行为打击力度地不断提升以及犯罪方式地不断“演变”,当前的拐卖儿童犯罪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如智能化、组织化等等。而现行的应对措施相对滞后,难以应对新的犯罪方式和犯罪特点。这些实际状况无形中增加了对该类犯罪的打击难度,也使得当前的“打拐”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在现有基础之上进行改进和创新,将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融入到现实的“打拐”工作之中,提升“打拐”工作的能力和实效,进一步完善新型的“打拐”机制。论文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拐卖儿童犯罪概述。对拐卖儿童罪的法律界定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切入:具有出卖目的的主观故意和拐骗、绑架、收买、贩卖、中转等客观行为。同时进行该类犯罪的现状分析,根据每年公开的案例表明,自2011年—2016年这几年间,由公安部或地方公安机关牵头破获了多起影响恶劣的拐卖儿童案件。在一些重大案件中,被拐儿童的数量通常都有数十名之多,更有甚者竟达到了百名儿童以上。这些案例充分说明当前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现状实在令人堪忧。第二部分,拐卖儿童犯罪的主要特点及产生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拐卖儿童犯罪也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犯罪活动组织化;犯罪手段智能化;犯罪主体亲缘化;犯罪目的恶性化等四个方面。产生这四个方面特点的原因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有客观因素的制约;既有社会层面的不足,也有个人层面的缺陷。所以,总体上可归结于:落后封建观念的影响;犯罪成本相对较低、法律意识淡薄等多个方面。这些都是我们应当重视和改进的点。第三部分,拐卖儿童犯罪的侦查对策——以信息化为视角。当前,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措施:运用多种侦查模式打击拐卖儿童犯罪;调整体制机制打击拐卖儿童犯罪;发挥科技优势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等。但是,这些对策也存在侦查线索缺乏;信息接收的有效性较弱等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就使得“打拐”工作的实效大打折扣。但是,通过信息化应对措施的构建可以有效应对上述问题:首先,搭建标准化平台;其次,对拐卖儿童案件进行分类处理,最终实现对该类犯罪地有效打击。第四部分,拐卖儿童犯罪的预防对策——以信息化为视角。预防就是为了防范于未然。当前主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以及通过公安民警进行定点和常规巡逻的方式进行预防。只是这种预防手段存在客观性不高、准确性较低的弊病,实际上难以实现预防的目的。而通过创建信息库以及通过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分析,同时进行准确布控的方式,将会大大提升对拐卖儿童犯罪的预防实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3
本文编号:2621882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黄克琦;;浅析“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传播机制[J];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22期
2 谭山山;;美国如何寻找失踪儿童[J];情感读本;2015年19期
3 兰立宏;;论国际视阈下拐卖犯罪防治策略的完善路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芦佳;;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的特点及打击对策[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喻俊尧;;试析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0年02期
6 张志伟;卢慧;;拐卖儿童:文明社会的恶疾[J];社会观察;2009年09期
7 黄帮梅;骆华松;李江苏;赵兴玲;;流动人口聚居区拐卖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2期
8 张鹏;;“网络化”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及其侦查对策[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瑾;拐卖人口犯罪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杨晓存;关于打击拐卖儿童犯罪问题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3 王夺;拐卖妇女、儿童罪的实践难题及解决[D];辽宁大学;2013年
4 冯新平;拐卖妇女、儿童罪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5 饶丽萍;拐卖人口犯罪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6 冯瑞瑞;拐卖妇女、儿童罪问题研究及立法完善[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21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621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