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侦防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7 20:51
【摘要】:根据第4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可知,截止2017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72亿,我国的网络普及率已高达55.8%。互联技术衍生出诸如商业互联、政务互联、互联网支付、互联网理财、网络娱乐等众多新兴事物,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已经将全球带入一个“万物互联”的全新时代。但是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强劲发展也带来了一个客观隐患——互联网技术异化:工具理性追求下的人类所创造出的为其服务的事物反成侵犯其自身的工具。这些隐患中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问题尤为突出。个人信息在信息时代其价值迅速提升的同时相关法律规范却未能同步跟进,加之公民对其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致使公民个人信息为犯罪分子所觊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屡禁不止。本文试图首先对此类案件自身特点与动态特征予以把握,反思长期以来相关治理活动之不足,并对此类案件侦查中的难点予以回应,而后,从预防角度提出对此类犯罪预防工作的建议。上述一系列研究希望能更好的指导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侦查实践。除引言、结语外,本文正文内容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的个人信息概念的阐述,首先从概念称谓上将其作分类,其次对不同概念称谓的概念内涵做了相应的分析,结合参考不同概念内涵之后笔者认为:个人信息是个体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依附于一定的载体之上具有识别特征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住址、电话号码等身份,社交信息、财产等各种隐私与非隐私信息第二部分主要从该类犯罪属性、犯罪手法、犯罪成因三个方面分析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案件特征。首先,从犯罪主体、犯罪黑数、犯罪地域、犯罪对象、犯罪危害五个方面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进行了静态剖析;其次从犯罪行为上对犯罪做了手法类型剖析;最后归纳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成因。第三部分主要讲述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治理状况及其反思,第一部分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的立法沿革,第二部总结了个人信息犯罪运动式治理与屡禁不止的案发的窘境,最后立足提升侦查能力对“热”打击的“冷”思考。第四部分回归现实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侦查中的问题做出归纳并提出对策。归纳了侦查协作难、自身防护难、调查取证难、线索收集难这四个突出的侦查症结的表现极其对策。分述如下:侦查协作难主要表现为现有侦查协作模式过于被动,协作主体单一,因此要转变协作模式,扩充协作主体;自身防护难主要表现为侦查工作自身对公民个人信息保护失范,基于此本文提出要设立事前重审查、事中重专人、失范重惩戒的情报管理工作模式;侦查线索收集困难的主要表现为传统线索收集渠道功能衰弱而侦查主体自身的侦查线索发现能力不足,因此本文提出要运用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线索收集能力,巩固传统线索收集渠道。第五部分以预防思路为指导分别从不同层面提出对该类犯罪的具体预防建议。社会层面上要提升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指导加强个人信息防范工作,争取多元合力的技术支持;法律层面上要加快《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出台、规范当下司法适用、构建紧密衔接的法律保护机制;政府层面要树立常态的保护意识,在加强自身对个人信息保护规范的监管工作的同时加强国际交流,以期达到良好的预防效果。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艳红;;我国应该停止犯罪化的刑事立法[J];法学;2011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万选才;刑法谦抑的司法实现[D];武汉大学;2012年

2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426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6426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29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