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帮助犯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杜文俊;陈洪兵;;不作为共犯与犯罪阻止义务[J];刑法论丛;2009年03期
2 赵秉志;许成磊;;不作为共犯问题研究[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张训;;论民生刑法的出场——受达顿《中国的规制与惩罚:从父权社会到民权社会》的启迪[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周铭川;;片面共犯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邱威,杨书立;论片面共同正犯[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6 江伟;片面共犯的成立范围与处罚依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王振生;;未遂犯与不能犯界限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冯凡英;;也论“片面共犯”[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吴寿东,焦方红;略论正当防卫的有关问题[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10 朱志峰;;“携带凶器抢夺”的定性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落志筠;;国内外核损害赔偿制度分析及我国的完善对策[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11年
2 熊姝丹;;浅析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完善[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三册)[C];2011年
3 丁志;;论过失共同犯罪[A];2005年贵州省法学会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的影响[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5 姚兵;;德国犯罪论体系中目的犯沿革考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张文;杜宇;;自然犯、法定犯分类的理论反思——以正当性为基点的展开[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7 张远煌;;犯罪理念之确立——犯罪概念的刑法学与犯罪学比较分析[A];犯罪学论丛(第一卷)[C];2003年
8 岳平;;犯罪学层面上的反思——黑社会犯罪[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9 靳高风;;刑事学的学科构建刍议——关于研究犯罪现象的学科的建设问题[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10 赵军;;刑事政策与社会伦理经验研究——以介绍卖淫罪为例[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晓欧;不纯正不作为犯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白云飞;规范化量刑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向东;基准刑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汤媛媛;保险法近因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郭磊;量刑情节适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颜海燕;违反国际人道法犯罪的个人刑事责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2 陈军;监督管理过失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马朗;犯罪的二次性违法属性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任天霖;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褚晓玲;社区矫正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俊杰;论我国死刑废除中的民意引导[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肖支浩;盗窃罪特殊形态的数额认定[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崔吉强;论不作为帮助犯[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刘悦丹;论侵占不法原因给付行为的定性[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李青;论抢夺罪中的抢夺行为[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学同;论不作为与共同犯罪[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坚卫,周加海;片面共犯问题的理论缺陷与立法建议[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2期
2 卢芳;片面共犯研究[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3 聂立泽,苑民丽;“片面共犯”评析[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4 徐文转;试论片面共犯[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黄斌;试论共同犯罪中的片面共犯[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何畔;片面共犯理论问题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邵勇,马庆松;论片面共犯的成立依据[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田鹏辉,荆轶;论片面共犯[J];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杨志壮;试析片面共犯[J];政法论丛;1997年S1期
10 许颖;片面共犯与间接正犯[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秉志;“片面共犯”不能构成共同犯罪[N];检察日报;2004年
2 张铃;浅析片面共犯之悖论[N];人民法院报;2001年
3 袁 彬;片面共犯应以共犯论处[N];人民法院报;2003年
4 宿迁市检察院 王从军;赶跑劫贼“以黑吃黑”属片面共犯[N];江苏法制报;2009年
5 共青团金平区委员会 连东超;关于片面共犯的浅析[N];汕头日报;2010年
6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孙睿昕;共同犯罪的非典型形态及其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7年
7 张利兆;如何认识保险诈骗罪的片面共犯[N];检察日报;2007年
8 邹新敏 齐 娜;拉劝斗殴致一方被伤害行为的定性[N];人民法院报;2006年
9 冯琦 赵慧 张刚;论共同犯罪的放风行为[N];人民法院报;2000年
10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刑事处 祝二军;解读两高关于赌博罪的司法解释[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田鹏辉;片面共犯论[D];吉林大学;2004年
2 韩玲;共同犯罪的罪过形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张利兆;保险诈骗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4 高德胜;信息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广道;片面共犯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宋玉娇;论片面共犯[D];吉林大学;2004年
3 秦静;片面共犯成立的理论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4 李莎;片面共犯基本理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5 林珊珊;片面共犯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芦吉权;论片面共犯[D];苏州大学;2012年
7 韩旭;片面共犯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江伟;共同犯罪主观要件的若干问题探析[D];清华大学;2005年
9 孙羽妹;片面共犯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朱倩瑶;片面共犯争议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628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66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