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骗犯罪量刑公信力评估与规范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0-08-02 21:18
【摘要】:网络诈骗犯罪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新型诈骗犯罪,与传统诈骗犯罪相比,其具有犯罪成本低、行为隐蔽性强、受害范围广、侦查犯罪难、社会危害性大等特点,一旦犯罪得逞,将给人民群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对社会经济安全以及社会稳定产生巨大的冲击。理论界关于网络诈骗犯罪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犯罪手段、特点等犯罪本体论的内容,对于网络诈骗犯罪刑罚裁量的实证化研究尚处于缺乏状态。由于我国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统一的量刑规则和量刑方法,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刑”的情形屡见不鲜,使得量刑公信力不断下降。因此,有必要对网络诈骗犯罪量刑公信力评估进行研究,通过对量刑公信力的一般性原理的探讨,在实证考察网络诈骗犯罪裁判文书的基础上,评估分析我国网络诈骗犯罪量刑的影响因素,并借鉴域外量刑规范化的经验,提出我国网络诈骗犯罪量刑规范化的路径,从而提升量刑公信力。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量刑公信力的一般性理论,界定量刑公信力的相关概念,分析量刑公信力的评估功能,确定量刑公信力的评估标准。第二部分,关于我国网络诈骗犯罪量刑公信力评估影响因素的分析。运用统计学原理对我国网络诈骗犯罪裁判文书进行实证考察,并结合理论,分析评估当前影响我国网络诈骗犯罪量刑的因素,从而确定我国网络诈骗犯罪量刑公信力评估的影响因素。第三部分,我国网络诈骗犯罪量刑公信力的提升路径。针对我国网络诈骗犯罪量刑过程中存在的“同案异判”的问题,结合量刑影响因素的实证考察结果,在借鉴域外量刑规范化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网络诈骗犯罪量刑规范化的路径,包括网络诈骗犯罪量刑标准合理化、构建网络诈骗犯罪量刑信息系统,以此提升我国网络诈骗犯罪量刑公信力。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1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治东;;台湾地区量刑资讯系统的构建经验及其启示[J];海峡法学;2016年04期
2 张阳;;网络诈骗犯罪问题研究[J];普洱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3 周凯;唐苹;;“互联网+”环境下的网络诈骗犯罪新形势及防范探讨[J];辽宁警察学院学报;2016年03期
4 王晓伟;;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理念转变与机制创新[J];人民论坛;2016年02期
5 吴朝平;;“互联网+”背景下电信诈骗的发展变化及其防控[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6 孙红卫;楼伯坤;;我国刑事司法公信力影响因素研究述评[J];刑法论丛;2015年02期
7 龙宗智;;影响司法公正及司法公信力的现实因素及其对策[J];当代法学;2015年03期
8 董v
本文编号:27790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779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