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我国刑法罪数论体系的改造

发布时间:2020-10-24 21:41
   罪数论研究行为人的犯罪事实构成几个犯罪以及如何科处刑罚的问题。我国通说的罪数论体系存在一些缺陷,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造。德国的竞合论、日本的罪数论是我国可以借鉴的理论资源。目前已经有几种思路的改造方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对罪数论体系进行改造,有一些共性问题需要注意。本文第一部分是我国刑法罪数论体系的形成与现状。我国的罪数论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罪数论的内容经历了从依附于数罪并罚到独立成章的过程,体系一步步形成。我国刑法理论中,罪数论的内容与数罪并罚的内容是分离的。目前通说的罪数论体系基本结构稳定,但也有一些变体,主要体现在一些具体的罪数形态上。这一罪数论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基本概念界定模糊、罪数判断标准没有一以贯之、法条竞合的定位不合理、一些罪数形态与我国现状不适应、数罪的理论单薄。本文第二部分是有关罪数论体系的理论资源。德国的竞合论、日本的罪数论是我国可以借鉴的重要理论资源。必须理清德日理论的逻辑脉络,明确德、日立法司法现状与我国的差异,才能更好地对其理论予以借鉴。德国竞合论和日本罪数论解决的问题一致,但整体思路是不同的。竞合论首先讨论前提性问题——行为单数与行为复数的区分,之后可以按照两种思路展开,重点讨论法条竞合、想象竞合、实质竞合。罪数论则根据一罪性的明确程度,依次划分出单纯的一罪、包括的一罪、科刑的一罪、并合罪四大类别,以此为框架讨论具体的罪数形态。竞合论在逻辑性上优于罪数论。本文第三部分是我国刑法罪数论体系的改造。已经有学者提出了我国罪数论体系的改造方案。大致思路有以德国竞合论取代现有体系、借鉴日本罪数论改造现有体系、基于我国实际而提出新体系。目前的改造方案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只是形式的借鉴了国外理论的框架,内容却仍是我国传统理论的内容,这只是排列组合方式不同而已;又如借鉴国外理论时,存在德国理论、日本理论混杂的情况。在对我国罪数论体系进行改造时,必须注意基本概念清晰、体系逻辑自洽、适应我国实际、对犯罪行为进行充分而不重复的评价。本文认为罪数论中需要重点讨论的就是一些特殊类型的一罪。可以将法条竞合界定为其仅指法条之间具有包容关系,形成特别法与一般法的情形,将其先单独讨论。之后将各种罪数形态分为立法的一罪(继续犯、结果加重犯、集合犯、包容犯)、司法的一罪(想象竞合犯、牵连犯、吸收犯、事后不可罚行为),以此为框架构建我国的罪数论体系。
【学位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D924.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我国刑法罪数论体系的形成与现状
    一、我国刑法罪数论体系的形成
        (一)有关罪数论的内容置于数罪并罚之中
        (二)罪数形态的增加、罪数判断标准的提出和大类框架的形成
        (三)罪数论的独立与罪数论体系的形成
        (四)小结
    二、我国刑法罪数论体系的现状
        (一)我国刑法罪数论体系的基本结构
        (二)罪数论体系基本结构的一些变体
    三、目前我国刑法罪数论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界定模糊
        (二)罪数判断标准与一些罪数形态的脱节
        (三)法条竞合的困境
        (四)一些罪数形态与中国立法、司法现状不相适应
        (五)罪数论中数罪的理论单薄
第二章 有关罪数论体系的理论资源
    一、德国的竞合论
        (一)体系概览
        (二)前提性问题:行为单数与行为复数的区分
        (三)竞合的具体形态
        (四)分析比较
    二、日本的罪数论
        (一)体系概览
        (二)罪数形态
        (三)分析比较
    三、竞合论与罪数论的关系
第三章 我国刑法罪数论体系的改造
    一、已有改造方案的述评
        (一)以德国竞合论取代现有体系
        (二)借鉴日本罪数论改造现有体系
        (三)基于我国实际而提出的新体系
    二、我国罪数论体系进行改造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基本概念清晰
        (二)体系逻辑自洽
        (三)适应我国实际
        (四)对犯罪行为的充分评价和禁止重复评价
    三、本文的初步方案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庄劲;;机能的思考方法下的罪数论[J];法学研究;2017年03期

2 胡荷佳;;罪数论与竞合论的关系辨析[J];法学;2017年09期

3 时斌;;我国罪数理论的反思与建构——基于比较法的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4 陈海;;试论罪数论的解体[J];学理论;2013年16期

5 刘刚;;论罪数评价[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刘灿华;;罪数理论体系化:反思与重构[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8期

7 贾成宽;;“罪数论”之体系性结构及定位再思考[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罗猛;;我国罪数理论与实践现状的反思[J];人民检察;2010年03期

9 彭婷;;罪数论体系与法条竞合[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10 莫晓宇;罪数理论的体系性思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贾楠;刑法中的不可罚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2 陈细田;牵连犯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袁建伟;论共犯的若干罪数形态[D];武汉大学;2009年

4 陈建清;论数额犯[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琳;“电信诈骗”行为的司法认定[D];黑龙江大学;2018年

2 刘托圆;我国刑法罪数理论体系走向选择探究[D];兰州大学;2018年

3 李学通;论我国刑法罪数论体系的改造[D];中国政法大学;2018年

4 刘梅君;论选择性罪名[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5 郑娟;受贿犯罪罪数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3年

6 王南;罪数判断标准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7 胡婕妤;过失犯的罪数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8 刘艳军;罪数体系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赖正直;论共犯的罪数[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吴菊萍;罪数不典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550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8550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1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