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完善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1世纪以来,恐怖主义犯罪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尤其是“9.11”事件的发生,更是为世界各国敲响了警钟。中国也未能幸免于恐怖主义犯罪的侵害,同样面临着恐怖主义犯罪的现实和潜在威胁。尽管我国通过加入反恐国际公约、修改和完善国内法等形式强化了对恐怖主义犯罪打击,但是与国际公约的标准和其他国家的立法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首先是我国反恐立法采用的是分散型立法模式,以刑法修正案的模式来完善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立法,这种立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我国立法传统和立法理念,但从反恐形势和反恐长期性角度出发,刑法修正案难以满足现实反恐需要。其次是我国刑事实体法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定多集中在刑法分则部分,总则部分涉及较少,总则部分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规制除特殊累犯外再无其他特殊规定;此外对恐怖主义犯罪规定了加重处罚情节,但是对减轻、免除事由等量刑情节未加规定,从而导致司法人员在司法实践中对恐怖主义犯罪犯罪情节的认定存在时间差和地区差,影响量刑公正。最后我国新刑事程序法基于严惩恐怖主义犯罪的价值取向,在诉讼程序的构建方面限制了犯罪嫌疑人权利并相应扩张了司法机关权力,但是缺乏对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构建,易导致权力滥用情况的发生。基于此,在考察国外反恐立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立法传统、立法理念及反恐实践,需对我国反恐立法做出必要的调整和完善。立法模式上逐步实现从分散型向综合型过度;实体法方面延长对恐怖主义犯罪的追诉时效、科学设置相关罪名、完善量刑情节;程序法方面则严格技术侦查批准和监督程序、限制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权利、保障被告人及被害人基本权利、加强反恐国际司法协作。
【关键词】:恐怖主义犯罪 刑事立法 刑事制裁体系 立法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
- 1.2 文献综述11-15
- 1.2.1 国内研究现状11-13
- 1.2.2 境外研究现状13-1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7
- 1.3.1 研究内容15-16
- 1.3.2 研究方法16-17
- 第2章 恐怖主义犯罪与我国反恐刑事立法概况17-28
- 2.1 恐怖主义犯罪犯罪17-21
- 2.1.1 恐怖主义犯罪概念之争17-18
- 2.1.2 恐怖主义犯罪的刑法学概念18-20
- 2.1.3 恐怖主义犯罪新趋势20-21
- 2.2 我国关于惩治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梳理21-25
- 2.2.1 1997年刑法21
- 2.2.2《刑法修正案(三)》21-22
- 2.2.3《刑法修正案(八)》22-23
- 2.2.4《关于加强反恐怖工作有关问题的决定》23
- 2.2.5 2012年新《刑事诉讼法》23-24
- 2.2.6《刑法修正案(九)》草案24-25
- 2.3 我国现行反恐刑事立法缺陷25-28
- 2.3.1 立法模式的缺陷25-26
- 2.3.2 实体法缺陷26-27
- 2.3.3 程序法缺陷27-28
- 第3章 域外反恐立法考察28-37
- 3.1 域外反恐立法考察28-34
- 3.1.1 国际反恐公约和协定28-30
- 3.1.2 区域性反恐立法30-31
- 3.1.3 域外典型国家反恐立法概况31-34
- 3.1.3.1 美国31-32
- 3.1.3.2 法国32
- 3.1.3.3 德国32-33
- 3.1.3.4 日本33
- 3.1.3.5 俄罗斯33-34
- 3.2 域外反恐立法对我国的启示34-37
- 3.2.1 制定专门的反恐立法34-35
- 3.2.2 重罚恐怖主义犯罪35
- 3.2.3 合理设置量刑情节35-36
- 3.2.4 扩大反恐职能部门权限36-37
- 第4章 我国反恐刑事立法完善37-44
- 4.1 从分散型立法模式向综合型立法模式过渡37-38
- 4.2 刑事实体法的完善38-41
- 4.2.1 延长恐怖主义犯罪追诉时效38
- 4.2.2 科学设置罪名38-40
- 4.2.3 完善量刑情节40
- 4.2.4 建立专门反恐机构40-41
- 4.3 刑事程序法的完善41-44
- 4.3.1 严格技术侦查批准和监督程序41
- 4.3.2 限制恐怖主义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权利41-42
- 4.3.3 保障被告人及被害人的基本权利42-43
- 4.3.4 加强反恐国际司法协作43-44
- 结论44-46
- 参考文献46-49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49-50
- 致谢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有胜,唐申;恐怖主义犯罪的主客观层面辨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陈忠林,张有胜;恐怖主义犯罪论略[J];政法论丛;2002年06期
3 赵秉志,王秀梅;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治理念[J];江海学刊;2002年04期
4 田宏杰;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5 罗刚,陆以全;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问题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3年04期
6 王勇,孙海峰;论惩治与防范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对策——兼谈中国的对策[J];犯罪研究;2003年01期
7 林亚刚,何荣功;论恐怖主义犯罪的内涵[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张旭;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现状、问题与应对[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9 王媛;恐怖主义犯罪的构成分析[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10 刘振华;恐怖主义犯罪新动向及其对策[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康均心;王均平;;恐怖主义犯罪的文化解读[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2 岳平;;恐怖主义犯罪特征及对策分析[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3 韩旭;;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4 韩旭;;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特点、成因及防控对策[A];犯罪学论丛(第二卷)[C];2004年
5 刘少英;;论恐怖主义犯罪及其防治对策[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王志亮;;漫谈恐怖主义犯罪[A];“严打”政策法律问题研究[C];2002年
7 张旭;;恐怖主义犯罪的惩治与防范——现状、问题与应对[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8 裴向云;王芳;;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控制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2006年第3辑)[C];2006年
9 李延铸;宣言;;打击恐怖主义犯罪:国际刑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刑事法律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赵秉志王秀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惩治对策[N];法制日报;2003年
2 赵颖 孟昭武;关于恐怖主义犯罪的司法认定及防范[N];人民公安报;2005年
3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刘华;法眼聚焦恐怖主义犯罪[N];社会科学报;2002年
4 穆吐;运用法律手段防范与惩治恐怖主义犯罪[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5 记者 王斗斗 见习记者 徐伟;恐怖主义犯罪应视为可引渡罪行[N];法制日报;2006年
6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 张寒玉;进一步强化检察机关在反恐中的作用[N];检察日报;2011年
7 华东政法学院副院长 王立民;恐怖主义难以逍遥法外[N];社会科学报;2003年
8 记者 周婷玉;我拟参加制止核恐怖[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青;核恐怖主义犯罪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阮传胜;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霞;恐怖主义犯罪概念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曹艳梅;论绿色恐怖主义犯罪[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梁栋;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和我国反恐怖主义立法完善[D];河北大学;2010年
4 单鸣嵩;中亚恐怖主义犯罪研究[D];新疆大学;2010年
5 麻广悦;恐怖主义犯罪的刑事规制及其立法完善[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高娜;恐怖主义犯罪相关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7 黄金成;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其法律规制[D];云南大学;2010年
8 沈莺;论惩治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立法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9 邱爽;论国际恐怖主义犯罪及完善我国立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杨茂峰;恐怖主义犯罪及防治[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反恐怖主义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1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86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