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刑法故意中的明知
发布时间:2017-04-08 08:08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刑法故意中的明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明知作为我国刑法故意犯罪中用以描述主观认识因素的特定语,是犯罪故意成立的前提。明知在刑法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犯罪故意中明知的探讨是对相关刑法理论进行研究的基础,同时,对司法实践中明知相关问题的解决也具有指导性意义。行为人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主观上对行为、结果等是否存在明知,明知的程度都会对故意犯罪的成立以及刑罚的适用影响颇大。无认识则无故意犯罪,因此对明知的含义、内容等问题进行探讨十分必要。对于明知的理解不应脱离我国刑事立法现状和实践,我国刑法条文中虽然提及明知二字,但是并没有展开描述明知的含义、内容等。本文中将明知含义理解为知道与应当知道,避免将明知理解的过于宽泛或过于狭隘。对明知的含义加以理解是对明知相关知识进行梳理的基础。以对明知含义的理解为基础,通过不同分类标准划分明知种类,从不同角度进一步解读明知,肯定明知在犯罪故意中的基础性地位。理论界对于明知内容的理解存在争议,本文将犯罪客观方面作为明知的内容却是毋庸置疑的。对明知内容的解读不仅可以深化对明知的理解,更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是否明知的基础。明知具有主观个人色彩,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专属、隐秘的性质,判定行为人主观是否明知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实践中存在大量对行为人主观是否明知判定难的情形。因此,对明知的判定方式、证明责任问题进行解读十分重要。对明知进行判断是判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成立故意犯罪的前提。对明知进行判定,是对罪与非罪的区分,也是对此罪与彼罪的区分。本文对明知的含义、内容等进行探讨,以期深化对明知的理解,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争议。
【关键词】:明知 认识因素 故意犯罪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0
- 第一章 明知的概述10-24
- 一、明知的含义10-15
- (一)刑事立法中的明知10-11
- (二)理论争议中的明知11-13
- (三)明知含义的评析13-15
- 二、明知的种类15-21
- (一)总则的明知与分则的明知15-17
- (二)记述的明知与规范的明知17-19
- (三)事前的明知与事中的明知19-20
- (四)必然性明知与可能性明知20-21
- 三、明知的地位21-24
- 第二章 明知的内容24-37
- 一、对构成要件事实的明知24-30
- (一)对行为的明知26-28
- (二)对结果的明知28-30
- (三)对因果关系的明知30
- 二、对构成要件事实评价的明知30-35
- (一)关于社会危害性认识31-32
- (二)关于违法性认识32-35
- 三、对构成要件明知程度的界定35-37
- 第三章 明知的判定37-45
- 一、问题的缘起37-38
- 二、明知的判定方式38-42
- (一)明知的直接认定38-40
- (二)明知的逻辑推定40-42
- 三、明知的证明责任42-45
- 结语45-47
- 参考文献47-50
- 个人简历50-51
- 后记5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和华;关于“故意犯罪”的质疑[J];犯罪研究;2000年05期
2 吴平;故意犯罪定义中的若干语词分析[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何艳峰;刘瑜;;对曾经故意犯罪的细化考量设想[J];法制与社会;2014年12期
4 张华民;;故意犯罪停止形态及其处罚原则的理论重构[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5 郑志丹;朱芳琴;;故意犯罪行为的生成机理探析[J];知识经济;2011年04期
6 何铤;;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故意犯罪评析[J];青春岁月;2012年21期
7 廖善康;潘冬根;莫小春;;大学生故意犯罪的心理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06期
8 吴安新;;关于故意犯罪的法哲学思考[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何艳峰;刘瑜;;浅析逮捕必要性中的曾经故意犯罪[J];法制与社会;2014年11期
10 高晶;心理应激与故意犯罪心理产生的关系[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林木明;论故意犯罪中明知的认定[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徐明哲;论我国刑法故意中的明知[D];沈阳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晨云;死缓撤销标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刑法故意中的明知,,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2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292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