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之认定

发布时间:2017-04-15 22:28

  本文关键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之认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贿赂犯罪作为一种常见类型犯罪,也是国际刑事法律打击的焦点所在。经过反复推敲,最终,我国在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以下简称《刑修(七)》)中增加了新的罪名即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以下简称本罪)。这一做法使得受贿罪的打击对象不再仅为国家工作人员(以下简称公务人员)。受贿罪主体公务人员可运用国家赋予其职位所形成的有利条件,收受好处,该人员的“身边人”如“密切关系人”等也可能会使用其个人对该人员所形成的约束力,运用其职位所形成的有利条件,帮他人谋求非法利益,索要或收受好处,这就使本罪名应运而生。由于我国对本罪主体刑事立法的不足,在司法实践中带来诸多困境。本文试从以下四个部分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的立法规定进行梳理,结合司法实践,分析我国立法规定的不足,并针对不足提出该如何完善的建议。第一部分从两个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本罪的立法背景,再简单阐述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在我国的立法现状及特点,系统介绍一下本罪的概况。第二部分先根据不同的主体类型将本罪主体做分类介绍。详细来分,包括近亲属、关系密切的人、离职国家工作人员三大类。然后通过具体案例梳理我国“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对近亲属范围的适用不够清晰;对关系密切的人作何解读;对公务人员能不能构成本罪主体存有不同的见解;对如何确认离职公务人员的范围等问题出现偏差。第三部分通过分析大陆、英美法系国家受贿类犯罪的规定,并剖析我国港澳地区有关受贿类犯罪的规定,从中学习良好的立法经验,对我国完善关于本罪的立法提供参考作用。第四部分针对上文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如何完善本罪犯罪主体的建设性意见,包括如何从本质上认定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主体、通过司法解释明确该罪主体的概念,并适当扩大该罪主体的范围,从而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的认定带来帮助。
【关键词】:利用影响力 近亲属 关系密切的人 离职国家工作人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4.392

  本文关键词: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犯罪主体之认定,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94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094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1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