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论敲诈勒索罪的威肋手段

发布时间:2021-06-17 06:55
  敲诈勒索罪的实行行为是威胁行为与索财行为双重违法的复合行为。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并利用非法手段相威胁,成立敲诈勒索罪毋庸置疑。然而在司法实践上敲诈勒索的案件新颖多样,行为人往往利用合法手段相威胁索取财物,而不是利用非法手段相威胁索取财物。以合法手段相威胁,单独看威胁手段是法律所允许的,该种情况下以合法手段相威胁是否会对相对人产生精神强制作用,是否属于敲诈勒索罪的威胁手段,行为人是否应当认定为敲诈勒索罪,并不明确。有关案件出现对敲诈勒索罪的威胁手段理解不统一,同案异判等问题。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威胁手段的理解,理论上与实践上争议颇多。理论上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作为威胁内容的“恶害”不要求是违法的;二是,合法正当的手段不可能对他人形成威胁;三是,诉讼、报案等手段不可能对他人形成威胁,而以媒体曝光为手段相威胁可以对他人形成威胁。司法实践上对此类案件出现了同案异判和量刑混乱的现象。鉴于此,分析我国当前对于敲诈勒索罪威胁手段的一般观点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现关于敲诈勒索的威胁手段的理解,关键在于判断合法手段能否给相对人带来精神强制作用,以及判断合法手段是否侵害敲诈勒索罪的次要客体。具体而言,... 

【文章来源】:江西财经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典型敲诈勒索案引起的思考
    (一)典型无罪案例
        1.郭利三氯氰胺天价索赔案
        2.沈某一亿港币债权赔偿案
        3.黄矿文敲诈勒索案
        4.黄静天价笔记本电脑索赔案
    (二)典型有罪案例
        1.李海峰今麦郎索赔案
        2.鱼塘主维权勒索案
        3.杨海林敲诈勒索案
    (三)典型案例中反映出的问题
        1.同案异判问题十分尖锐
        2.对敲诈勒索罪威胁手段的理解不统一
二、敲诈勒索罪威胁手段的域外考察
    (一)英美法系
        1.英国
        2.美国
    (二)大陆法系
        1.德国
        2.日本
    (三)总结和评析
三、敲诈勒索罪威胁手段的理解
    (一)一般观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1.一般观点
        2.存在的问题
    (二)笔者观点:敲诈勒索罪的威胁手段仅限于非法手段
        1.合法手段分析
        2.非法手段分析
四、敲诈勒索罪常见威胁手段的司法认定
    (一)索要过高赔偿金案件中威胁手段的司法认定
        1.以曝光、举报内容真实且有关联性为手段
        2.以曝光、举报虚假内容为手段
        3.以曝光、举报无关联内容为手段
    (二)索取分手费、青春补偿金案件中威胁手段的司法认定
        1.以公开与公众人物的关系为手段
        2.以公开配偶与他人的关系为手段
        3.以公开普通人恋爱关系为手段
    (三)索取政府补偿金案件中威胁手段的司法认定
        1.以一般违规上访和合法上访为手段
        2.以违法上访为手段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法益理论的检讨性反思——以敲诈勒索罪中的权利行使为切入[J]. 罗翔.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8(02)
[2]合理行使权利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J]. 蔡桂生.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8(02)
[3]从典型案例看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J]. 邓勇胜.  犯罪研究. 2018(01)
[4]论敲诈勒索罪的准确适用——以威胁行为与索财行为的双重违法为基础[J]. 陈旭文.  法治研究. 2017(05)
[5]扩张与限制:过度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罪界分[J]. 李会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6]以敲诈勒索罪规制信访行为的教义学批判[J]. 曹波,肖中华.  法律适用. 2016(09)
[7]对非访敲诈政府行为的刑事评价[J]. 张军.  中国检察官. 2016(04)
[8]从罪质到行为:敲诈勒索罪行为方式的再解释[J]. 王琳,张伟珂.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9]“知假买假”受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保护吗?——兼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适用范围[J]. 郭明瑞.  当代法学. 2015(06)
[10]论我国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刑法规制[J]. 赵秉志,徐文文.  当代法学. 2014(05)

硕士论文
[1]“上访敲诈政府”行为的刑法视角[D]. 李曼莎.中国政法大学 2011
[2]敲诈勒索罪司法认定中的界限问题[D]. 苗玲玲.中国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2347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2347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c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