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换收款二维码”侵财行为的刑法评价
发布时间:2021-07-13 07:09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扫描二维码进行支付这一新兴的移动支付方式由于其方便快捷的特点日益普及,渗透在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往往通过一部智能手机和银行卡的绑定就可以完成各种支付,但在这种简单快捷的支付方式中却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极易诱发各种新型的刑事犯罪。结合了科技的新型犯罪方式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但对其应该如何定性,不只是引起了社会公众、民刑法学实务界、理论界的关注,也给司法认定带来了不少困扰。本文正是通过研究在理论界与实务界都备受关注的“偷换收款二维码”侵财行为的定性问题,来探寻传统刑法理论如何应对层出不穷的新型犯罪,以减少理论与实务争议。目前,“偷换收款二维码”侵财案,因其作案手法的迷惑性,导致存在主张盗窃罪和诈骗罪的不同观点。而关于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各个构成要素的分析又存在着多种争议。为解决案件定性争议问题,笔者将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案情和争议焦点,通过对案情和争议焦点的详细了解,明确争议来源。第二部分对案件争议焦点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包括对犯罪对象的认定、行为入罪标准以及各方对案件性质不同观点的对比,为得出定性结论提供分析依据。第三部分得出案件分析的结...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案例介绍及引发的法律问题
(一)案情介绍
1.基本情况
2.处理结果
(二)案件争议问题
1.本案的犯罪对象
2.本案的行为性质
3.本案的入罪标准
二、与案件争议焦点相关问题分析
(一)本案的犯罪对象的确定
1.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观点争议
2.笔者观点
(二)本案的行为性质认定
1.主张盗窃罪和诈骗罪的观点争议
2.笔者观点
(三)本案的入罪标准
1.采用“数额”标准或“多次”标准的争议
2.笔者观点
三、本案的分析结论及启示
(一)“偷换收款二维码”侵财行为构成一般盗窃罪的肯定
1.“偷换收款二维码”符合秘密窃取他人占有财物的特征
2.财产的丧失违背被害人的意志
(二)“偷换收款二维码”侵财行为构成诈骗罪的否定
1.“偷换收款二维码”行为不是欺骗
2.处分行为与错误认识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三)采用“数额标准”的观点
(四)研究本案的启示
1.从立法本意出发解决定性争议问题
2.进一步完善二维码支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型支付方式下网络侵财犯罪的定性[J]. 刘宪权. 法学评论. 2017(05)
[2]论盗窃财产性利益[J]. 张明楷. 中外法学. 2016(06)
[3]合同诈骗罪的特殊类型之“两头骗”:定性与处理[J]. 陈兴良. 政治与法律. 2016(04)
[4]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探究[J]. 刘明祥. 法学. 2016(01)
[5]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单一正犯体系的视角[J]. 刘明祥. 法学研究. 2015(06)
[6]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性质[J]. 张明楷. 中国检察官. 2015(11)
[7]诈骗罪中利用信息网络的财产交付——基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27号的分析[J]. 王安异,许姣姣. 法学. 2015(02)
[8]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系[J]. 陈洪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9]盗窃罪新司法解释若干疑难问题解析[J]. 刘宪权.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3(06)
[10]论盗窃财产性利益[J]. 黎宏. 清华法学. 2013(06)
硕士论文
[1]论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D]. 刘玮.苏州大学 2014
[2]被害人处分行为与盗窃罪、诈骗罪的认定[D]. 常玉凤.兰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81608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3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序言
一、案例介绍及引发的法律问题
(一)案情介绍
1.基本情况
2.处理结果
(二)案件争议问题
1.本案的犯罪对象
2.本案的行为性质
3.本案的入罪标准
二、与案件争议焦点相关问题分析
(一)本案的犯罪对象的确定
1.理论界和实务界的观点争议
2.笔者观点
(二)本案的行为性质认定
1.主张盗窃罪和诈骗罪的观点争议
2.笔者观点
(三)本案的入罪标准
1.采用“数额”标准或“多次”标准的争议
2.笔者观点
三、本案的分析结论及启示
(一)“偷换收款二维码”侵财行为构成一般盗窃罪的肯定
1.“偷换收款二维码”符合秘密窃取他人占有财物的特征
2.财产的丧失违背被害人的意志
(二)“偷换收款二维码”侵财行为构成诈骗罪的否定
1.“偷换收款二维码”行为不是欺骗
2.处分行为与错误认识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三)采用“数额标准”的观点
(四)研究本案的启示
1.从立法本意出发解决定性争议问题
2.进一步完善二维码支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新型支付方式下网络侵财犯罪的定性[J]. 刘宪权. 法学评论. 2017(05)
[2]论盗窃财产性利益[J]. 张明楷. 中外法学. 2016(06)
[3]合同诈骗罪的特殊类型之“两头骗”:定性与处理[J]. 陈兴良. 政治与法律. 2016(04)
[4]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探究[J]. 刘明祥. 法学. 2016(01)
[5]间接正犯概念之否定——单一正犯体系的视角[J]. 刘明祥. 法学研究. 2015(06)
[6]非法获取虚拟财产的行为性质[J]. 张明楷. 中国检察官. 2015(11)
[7]诈骗罪中利用信息网络的财产交付——基于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27号的分析[J]. 王安异,许姣姣. 法学. 2015(02)
[8]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系[J]. 陈洪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9]盗窃罪新司法解释若干疑难问题解析[J]. 刘宪权.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13(06)
[10]论盗窃财产性利益[J]. 黎宏. 清华法学. 2013(06)
硕士论文
[1]论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D]. 刘玮.苏州大学 2014
[2]被害人处分行为与盗窃罪、诈骗罪的认定[D]. 常玉凤.兰州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2816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28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