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夺罪的教义学诠释
发布时间:2021-07-15 18:40
"公然夺取"应当是抢夺罪概念中最为核心的、必备的要素。如若坚持抢夺罪需要"紧密占有"要素,则需要对"紧密占有"进行扩大解释,以便补充阐释抢夺罪概念的内涵,丰富对抢夺罪概念的理解。但是,即便不采取"紧密占有""对物暴力"的要素,也不会对认定抢夺罪形成实质性障碍,二者并非构成抢夺罪的必备要素。应当坚持"公然性"是抢夺罪本质特征的刑法理论,尊重司法实践的一贯做法,信任刑事法官在无数具体个案中对犯罪概念形成的经验判断。
【文章来源】: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物暴力”要素的检讨
(一)“对物暴力”的解释
(二)摒弃“对物暴力”要素的理由
三、“紧密占有”要素的反思
(一)“紧密占有”应当扩大解释
(二)对“紧密占有”扩大解释的理由
四、“公然夺取”要素的解读
(一)“公然夺取”与“秘密窃取”的区分
(二)“公然”的认定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盗窃与抢夺的区分[J]. 刘明祥.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05)
[2]论盗窃罪成立之秘密性要素[J]. 夏勇. 法治研究. 2018(01)
[3]“公开盗窃说”质疑[J]. 徐光华. 法商研究. 2015(03)
[4]论具体犯罪概念的经验概括[J]. 白建军. 中国法学. 2013(06)
[5]论盗窃与抢夺界分的实益、倾向和标准[J]. 阮齐林. 当代法学. 2013(01)
[6]也论盗窃与抢夺的界限——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J]. 何荣功. 当代法学. 2012(04)
[7]再论盗窃与抢夺的界限——对公然盗窃论的质疑[J]. 何显兵.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05)
[8]论刑法对财产权保护中的均衡性原则[J]. 付立庆. 法学. 2011(05)
[9]论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J]. 陈洪兵.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10(01)
[10]盗窃与抢夺的新界分说质疑——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J]. 董玉庭. 人民检察. 2010(15)
本文编号:3286253
【文章来源】: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物暴力”要素的检讨
(一)“对物暴力”的解释
(二)摒弃“对物暴力”要素的理由
三、“紧密占有”要素的反思
(一)“紧密占有”应当扩大解释
(二)对“紧密占有”扩大解释的理由
四、“公然夺取”要素的解读
(一)“公然夺取”与“秘密窃取”的区分
(二)“公然”的认定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也谈盗窃与抢夺的区分[J]. 刘明祥.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9(05)
[2]论盗窃罪成立之秘密性要素[J]. 夏勇. 法治研究. 2018(01)
[3]“公开盗窃说”质疑[J]. 徐光华. 法商研究. 2015(03)
[4]论具体犯罪概念的经验概括[J]. 白建军. 中国法学. 2013(06)
[5]论盗窃与抢夺界分的实益、倾向和标准[J]. 阮齐林. 当代法学. 2013(01)
[6]也论盗窃与抢夺的界限——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J]. 何荣功. 当代法学. 2012(04)
[7]再论盗窃与抢夺的界限——对公然盗窃论的质疑[J]. 何显兵.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2(05)
[8]论刑法对财产权保护中的均衡性原则[J]. 付立庆. 法学. 2011(05)
[9]论财产犯罪之间的界限与竞合[J]. 陈洪兵. 安徽大学法律评论. 2010(01)
[10]盗窃与抢夺的新界分说质疑——兼与张明楷教授商榷[J]. 董玉庭. 人民检察. 2010(15)
本文编号:32862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286253.html